2017年最後一天的時候,照例寫下對新一年的期許:
新的一年,要多學習、多運動
有機會的話要抽幾天完成一個人旅行的夙願。
不斷去做到這幾件事,才是年年宛若新生吧。
說是夙願,可見這個願望在年度清單上已經順延了好幾次。
順延的原因,無非是時間和勇氣不夠。
作為一個職場媽媽,時間不拼命擠,總是不夠的:)。
勇氣不夠呢,是源於路痴體質,此處省略一萬字吧,了解的朋友可以留言補充一下我的光榮事跡。
2018年3月,因為一次偶然的天時地利人和,多年夙願居然達成了。
但從機票定下的那一刻起,這就是一個飽受質疑的行程。
家人、閨蜜、同事,包括我自己。
所有人都在問:你一個人?在杭州都會分分鐘迷路的人,一個人去臺北?
還有的說:你要體驗一個人旅行可以啊,去上海就好了啊,萬一有什麼事還可以開個車過來救你,臺灣還要辦入臺證,救人很麻煩誒。
等我公布了休假日期,又有說:你應該就只能在酒店方圓兩百米逛逛吧,用得了7天?
確實,能不能只靠自己在臺北玩(活)7天?只能說無知者無畏吧哈哈。
選臺北的原因很簡單:
語言沒有障礙,東西很好吃,人很友善,文創氛圍很好。
而且五年前去過一次,心理上也有了安全感:畢竟來過啊哈哈。
還有多少人記得五年前這條朋友圈,請舉手讓我看見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出發前基本沒有做攻略。
除了最基本的通行證、入臺證申請和機票、酒店預訂,唯一提前做的是在閨蜜指導下預訂了臺北接機和wifi。
接機單程人民幣110元,wifi7天70元。
事後證明這兩樣真的太有必要,性價比也非常高。
就這樣,拿起一本書,一個帆布包,一個28寸的箱子。
和一顆路痴的腦袋。
第一次獨自一個人,
踏上了我親愛的臺北。
每一天,手機上都收到來自親朋好友要求我證明自己好好活著的信息。
而實際上呢,我不僅活著,而且很好,哈哈哈。
不過正如題目所說的,整個行程中,導航的口頭禪一直都是「您已偏離路線」。
一開始也挺惶恐的,痛心自己怎麼如此蠢笨。
但後來發現,偏離路線除了多走點路以外好像也沒什麼壞處,
還得以看到了攻略上沒有的風景,偶遇了意外的驚喜。
也正是這樣迷茫並快樂著的經歷,觸動我把它們寫下來。
因為一個人的旅行,相信也是很多人(尤其是女生和媽媽)的夢想清單之一。
如果我可以,那麼誰都可以(真的!!!)。
唯一重要的事,就是安全。
前段時間有個挺火的帖子驚魂未定!旅行了46個國家的我,在菲律賓遭遇了迷魂藥綁架
就算再有經驗,也不能掉以輕心。
關於獨自旅行的安全問題,有幾個需要敲黑板的點:
1、選擇文明程度高、居住人群不複雜的目的地。
2、放棄對民宿的好奇,預訂好鬧市區的老牌酒店。
3、即使在鬧市區,晚上也要早早回。
4、衣著樸素,儘量不要讓自己在市民中突兀招搖,具有極高遊客辨識度。
5、萬一遇到素質低下的人,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牢記「莫與小人論高低,別與傻X論短長」,其實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樣。
一個人的旅行中,有很多好奇,也有小小的不安。
有很多自由,也有小小的思念。
有很多美好,也有小小的驕傲。
特別想說,
無論你在什麼年紀,什麼狀態,
都要懂得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我們周圍有太多聲音,誇大了陪伴的意義。
當然陪伴是好的,有情是好的。
但偶爾一個人,也是很好的。
聽老師說過:好的管理,不是從管理別人開始的,而是從管理自己開始的。
深以為然。
好的相處也一樣,優質的相處,不是從和誰在一起開始的。
而是從你能好好面對自己,和自己相處開始的。
旅行,增添的應該是能量,而不僅僅是回憶。
一人的旅行是一種開始,也是一種告別。
告別那個什麼都不會的自己,
開始,不設限的人生。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學會自己去完成
也享受一個人的所有時光
但是,我仍喜歡和你在一起」
這大概就是,一個人旅行的意義。
另:
今晚終於把去年的遊記整理到公眾號的時候
每篇裡都加入了我喜愛的臺灣歌手的作品
願你聽著這些歌
也有回憶繞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