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銀光集團關鍵技能帶頭人、鉗工高級技師的含能公司銀豐設備製造公司員工王慶平,憑藉高超的技能、嚴謹的態度解決著一項項生產難題。同事們都稱他為「大能人」。其中,攻克蛇管加工的難題,便出自於他對加工設備的改善。
王慶平能夠成為解決生產難題的「能人」絕非偶然,而是憑藉刻苦學習、善於觀察,儲備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經驗。在硝化機蛇管加工過程中,鋼管在彎管機上卷制時,上輥下壓進給量需要憑經驗進行手動操作,容易導致蛇管外圓成型誤差較大,需要反覆卷制十餘次才能達到尺寸要求。一旦進給量過大就會導致蛇管外徑尺寸過小,需要反覆校正,費工費力。王慶平跟這個難題較上了真,他在網上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查找了很多專業書籍,仔細研究了蛇管輥床的工作原理。王慶平帶著已掌握的知識與同事們一起探討問題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同事們不僅了解了與該設備相關的知識和工作原理,更對這個「大能人」提出的改造方案拍手叫好。在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後,王慶平便開始實施了改造計劃。他首先在三輥機滑塊部位加裝了上輥下壓進給量的標尺,經過反覆的試驗後,確定了每次下壓的標準。通過改造後的數據化操作,王慶平他們只需要3至4次就能完成蛇管卷制過程:第1次下壓到50%,第2次下壓到95%,第3或第4次就能夠達到精確校正。
「吃透了」蛇管加工的工作原理,蛇管卷制過程中容易出現扭曲變形的問題也被王慶平輕而易舉地解決了。他通過調整三輥機模具、製作鋼管導入定位託架,確保鋼管沿著相同軌跡導入輥床,有效防止了蛇管卷制中因鋼管擺動而出現的扭曲、變形現象。正是這位「大能人」的小改善,不僅減少了員工們的勞動強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面對已有的成績,他並沒有滿足,而是更加努力的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在公司投資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大量新設備安裝到生產線,這些新設備的運行原理、內部結構、保養知識對他來說都是需要學習掌握的知識點。為了開闊眼界和思維,王慶平在工作之餘還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掌握設備裝配、故障分析、材料性能、鈑金下料等知識,不斷提升技能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