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觸目驚心,為什麼臺灣年輕人來大陸找工作?

2021-02-14 魯曉芙看歐洲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注:魯曉芙看歐洲。  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當廈門的街道辦當局,開出一個月大約1萬人民幣,年終獎金另計的社區發展助理工作職缺時,一群多數來自高雄的臺灣南部年輕人,簡直是找到了未來的希望。讓我深深感覺到。南部的經濟情況比我想像還要嚴重。

 

來應聘的臺灣青年,大部分是來自高雄,並且條件很好,都是畢業自私立大學或科技大學,沒有國立大學的。來廈門工作,薪水還是最主要的吸引力之一,沒有太多別的因素。因為他們說以他們的條件,在南臺灣要找個5000人民幣的工作都十分困難,更不用說他們還得償還私校較高學費的學貸。

 

因此當廈門的街道辦當局開出一個月大約1萬人民幣(年終另計)的社區發展助理工作職缺時,他們簡直是找到了未來的希望,很多人甚至直接到廈門安家。 

臺灣南部的經濟差,遠遠比遊客看到的還要差的多

 

南部的經濟情況,比我們大陸人能夠想像得到的臺灣情況,還要嚴重。 

 

其實高雄的經濟結構,確實跟臺北天差地別,似乎除了中鋼中油這種老國營事業外,沒有太多中大型的企業,可以提供更多優質的工作機會。服務業也不像臺北有較多的金融、貿易、研發等機會,更多的是附加價值相對比較低的餐飲、零售等,而且經營主體更多的是個人而非企業。這類型行業吸納了極大量的就業人口。

 

這個結構,或許解釋了當中國大陸限制來臺觀光旅遊後,為什麼是高雄受到的衝擊最大,因為旅遊涉及到的行業,都是小本經營的。

 

其實,很多去過臺灣地區旅遊的朋友,可能會很驚訝,明明高雄看起來很漂亮啊?!對這些人來說,高雄城市建設很不錯,駁二、總圖書館、輕軌、衛武營都比臺北亮眼,很多人也去高雄體驗過,所以對韓流的席捲,可能感到很不解。

 

▲亮眼的城市建設,卻跟看不見前途的年輕人,存在不一樣的平行時空。

 

但或許真實的高雄,是那群離鄉背井在外的年輕人所告訴我的,比臺中都低很多的薪水,沒有未來,並且在臺灣地區同中國惡化關係以後,變得更加脆弱,更沒機會的一個城市。 

 

所有的來應聘的臺灣地區年輕人,臺灣有關機關寄給他們每個人家中一個公文,大致是說他們的工作因為涉及對方政府工作(社區),違反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因此必須立刻辭職,否則會遭受罰款。

 

這時候,就能感覺到,原本最深綠的地盤,也有馬上變色的可能。

 

對這些年輕人來說,顏色的忠誠度並沒有那麼重要,誰能帶給他們更有前/錢途的未來才是最實在。


南部人,臺灣地區最好的命門

 

最重要的,這些年輕朋友對我來說,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之前比較沒留意到的某塊臺灣社會經濟版塊。

也就是說,中南部無論是產業、教育甚至是媒體資源,都跟臺北處在一個很不對等的情況。相同的國民,付出相同的努力,但卻很難獲得相同的回報,這種相對不對等甚至相對剝奪感,對初出社會的年輕人是最明顯的。這或許解釋了廈門的工作機會為何吸引的都是南部年輕人(雖然廈門地理位置比較特殊)。

 

也就是說,南部年輕人,相對容易成為臺灣地區在兩岸關係的一個命門。換句話說,在中國的對臺政策中,最好的受眾,可能就是南部年輕人。在這樣的理解下,不太需要把那些南部年輕人視為眼高手低,或者是為了薪水而背叛所謂臺灣的人。 

 

相對之下,北臺灣年輕人的社會安全網的係數較高,整體北部工作機會比較高,親朋好友的人際關係比較有力,就算在人生某段稍微磕碰了一下,也比較容易再站起來。甚至如果就業選擇真的必須是中國大陸的話,北部年輕人也有較多途徑,包括從外商公司切入,或臺商高科技公司切入,一般會有比社區助理這種職位,更高的專業性與自由度。這也就是臺灣地區南北平行時空產生的由來。

 

韓國瑜的興起,韓國瑜非常接地氣口號,其實非常俗氣,動不動就發財啊,發大財啊,但受到追捧,已經說明了很多事。

 

高雄人,並不是很多臺北人所想像的,很多中國大陸人想像的,那樣淺薄。同時,他們也沒有那麼理想化,為了一個虛無的臺灣目標而去奮鬥。

編輯:鶴立高崗  格式:黃牛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