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人》
致淳浩
差點就忘了你的生日
謝謝你來到這個世界
你成為了我人生中的快樂
你十六歲那年 說你以後要當律師
我到現在都忘不了
鬍子還沒長出來呢
你說你以後想做好事
我實在太開心 都放出了屁來
我開心 不是因為你說要當律師
而是欣慰你走上了正路
我活到現在發現人生不是只有好事
這個世界非常殘酷也充滿了矛盾
人也會失誤會經常疲憊不堪
不過我親愛的兒子
過去的事情就忘記吧
這世上沒有不會犯錯的人
我希望你能愛你自己
這樣你才能愛其他人
這是我看電影《證人》第一個淚點,淳浩的父親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簡單而溫情。
我太喜歡這張海報了。我是個偏愛暖亮色系的人,所以就連梵谷的畫作,我看的時候都覺著有一絲陰鬱的氣質,我不懂梵谷,但就觀感而言,妄言了些;第一印象,想到莫奈的《翁費勒的塞納河口》,一樣的綠樹,陽光,草地,微風,微笑,試問還有比這更加浪漫的場景嗎?
影片講述的是殺人嫌疑犯的辯護律師與殺人案唯一的目擊證人相遇後發生的故事。
男主鄭雨盛顏值不要太高,主要是天生長著一張「好人臉」,笑盈盈的,給人無害感。楊淳鎬因為父親外債,一直未婚;之前「為民賣命」,一直是民間維權律師,而後迫於現實,加入了一間知名律師事務所。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在人生的無奈下,每個人都很卑微。我一直覺著,賺錢這事只要對得起良心,都是無可厚非的。他接手這個案子情節不複雜:一名獨居的老人被發現死於家中,死因是被塑膠袋罩住頭部,然後用膠帶封住後窒息而死。與死者共處一室的保姆聲稱,死者是自殺,自己發現後來不及搶救,所以造成老人死亡。他作為保姆的辯護律師,憑藉自己專業的業務能力,讓保姆在一審之後,無罪釋放;在察覺到保姆可能是殺人真兇之後,在二審當中,違背自己作為控方律師的義務,提交證據,指證保姆殺人犯罪。在整個過程中,男主經歷了好人由於現實原因而「為寇」,後因「不忘初心」,重新找回自我,變成好人。故事情節雖然落俗,但是很多地方細節處理的值得玩味。例如,楊淳鎬至始至終都是那雙白襪子。這個隱喻,不像霍桑紅字的A,一直在變化,它是一個衡量,而衡量是做事情的標準。
這個電影也是大叔和蘿莉的標配,但他們不是cp,只是因為彼此覺著對方都是好人而成為了朋友。女主智宥,是一個15歲自閉症少女,也是本案唯一的目擊證人。一審中,男主楊淳鎬利用智宥自閉症,做了一些測試,從而讓智宥證詞失效。男主在「尋求真相」的過程中,與智宥建立了信任關係,發現智宥具有敏銳的聽力,案發當晚,清楚聽到了保姆殺害老人時所說的那108字。二審中,像平時一樣,以提問智力遊戲的方式,讓智宥複述出保姆當晚所說的話,最終,揭露事實真相。這部電影也在某種程度上呼籲社會關注自閉症兒童。自閉症又稱「兒童孤獨症」,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人們常常會將自閉症兒童稱為「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獨自閃耀。並不是與眾不同,就一定是低人一等的。很多,事與人,不是我們不了解,而是我們壓根沒想要去了解。但其實,誰人到這世間,不是寂然獨自走呢?
電影中有很多看似flat character,但他們對於round character構建不可或缺。淳鎬的父親和大學同學對於淳鎬;智宥媽媽和勝利對於智宥。(其實,這兩句背後我有很多想去論述的,但是懶一下,等大家觀影時自己去探索。)影片讓人詬病的地方也不少,但不影響電影整體宏觀的所要表達的內容。細節的東西,是每個觀影者對於影片心領神會的地方。每個配角,都可能成為下部作品的主角;你我眾生皆是他者的配角,自我的主角。
很開心,在浪漫的四月,看了一部讓我幾度落淚的電影。
也希望這份浪漫能夠延續到好朋友F身上,祝他下周順利。
私信,可分享百度雲連結,因為我不知道公眾號怎麼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