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一則貴州畢節「孤兒院兒童疑被性侵」的消息在微博等社交媒體廣泛流傳,稱疑似有幼兒園孤兒院被重金賄賂,發生性侵幼兒的事件。昨晚,貴州省市州三級公安單位表示警方對事件的真實性全面核查。
網絡生態
27日凌晨,上遊新聞發布調查稱,部分圖片證實系嫁接偽造,最初的爆料者為微博帳號VictoriaGuy,該帳號使用了去年7月某博主網上發布的照片,並做了遮蓋處理,編造配圖文字。27日新京報報導稱,這些圖片是最初爆料者投稿給名為「綠帽社」的一名博主,圖片中含有多張舊圖。
據悉,貴州畢節警方調查轄區幼兒園以及福利院,未發現微博爆料的性侵情況,目前網警正在核查網絡發布信息人員。新京報報導稱,另有網友發現,涉及此事件的最初發布的照片中確有舊圖。
網絡上編造新聞的事情屢見不鮮。媒體每一次揭露假新聞,都會給人們帶來反思。然而,對不少網友來說,不可能經過一番調查後才確認真假。某些假新聞(包含偽造的圖片)的發布者是網絡大V,或大V從爆料者哪裡得到的二手資料。
就說曾經攪亂網絡視線的有關成都七中實驗中學食堂「嚴重」食品安全的爆料看,正當爆料引發網絡震驚時,權威部門迅速介入調查,並最終查明,網上曝光的所謂黴變食材圖片以及相關視頻,實際上為家長擺拍。
網絡生態複雜,要判斷資訊的真假,還得提高「新聞源」意識。微博大V使用爆料者提供的二手資料,也應做些甄別工作,不能見料就發。否則,虛假資訊的發布,不僅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而且嚴重損害媒體的信度,還會破壞網絡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