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無論是走親戚還是串門,見到長輩不知道怎麼稱呼,就太尷尬了。看完這篇文章,你肯定會默默收藏的~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叫法全國統一,不做詳細闡述。
外公:外公,姥爺、外爺、有的地方也叫(wei 爺)
外婆:婆、外婆、婆婆、姥姥
曾祖父(爺爺的爸爸):老爺、太爺爺、老太爺
曾祖母(爺爺的媽媽):老奶、太奶奶、老太太
婆婆:當面叫「媽」,在別人面前稱「婆婆」
公公:當面叫「爸」,在別人面前稱「公公」
嶽母:當面叫「媽」,在別人面前稱「丈母娘」
嶽父:當面叫「爸」,在別人面前稱「老丈人」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bai bai)、大爺、大爸、大爹;其妻稱「娘娘」(niang niang)、大娘、大媽
爸爸的姐姐妹妹:姑姑,其丈夫稱「姑父」
爸爸的弟弟:叫「叔」、「大大」(da da)大、小爸;其妻子稱「嬸」
媽媽的哥哥弟弟:舅舅;其妻子稱「妗子」(jìn zi)、舅母、舅媽
媽媽的姐姐妹妹:姨、姨母、姨媽;其丈夫稱「姨夫」
如果家裡同時有好幾個稱謂一樣的長輩,一般就按大小或數字進行區分。如:大伯、二伯、三嬸、二娘、大舅、小舅,大妗子、小妗子等……
哥哥:哥;他的妻子稱「嫂子」
姐姐:姐;其丈夫稱「姐夫」
弟弟:或通常叫小名;其妻子稱「弟妹」、「兄弟媳婦」
妹妹:或通常叫小名;其丈夫稱「妹夫」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堂兄弟姐妹(沒差別,直接叫哥、姐)
爸爸的姐妹的孩子和媽媽這邊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兄弟姐妹(通常叫老表)
妻子的哥哥:大舅子
妻子的弟弟:小舅子
妻子的妹妹:小姨子
妻子的姐姐:大姨子
丈夫的弟弟:小叔子
古代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通常把自己降低一格來稱呼妻子或丈夫一方的親人,所以會出現以上稱呼。
另外,由於是平輩,如果平時大家關係好,經常走動玩在一起的話,一般不會用那么正式的稱謂去稱呼對方,而是以「哥、姐、弟、妹」相稱。
親家:稱對方為親家公、親家母
兒子:唯一的兒子叫獨生子,新鄉人愛說「娃子」一般直接叫小名。
女兒:閨女,一般直接叫小名。
兒子的妻子:兒媳婦。未婚妻的話,一般當面一般叫名字。
女兒的丈夫:女婿。未婚夫的話,一般叫小+對方的姓。比如小張
兒子的小孩:孫子、孫女
女兒的小孩:外孫、外孫女
哥哥弟弟的小孩:男孩的叫侄子,女孩叫侄女,一般叫小名
姐姐妹妹的小孩:男孩叫外甥,女孩叫外甥女,一般叫小名
孫輩的小孩:曾孫/曾孫女
如果你活到五代同堂,那麼還會有玄孫和玄孫女哦!
如果你還沒理清關係,再看一下示意圖:
圖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