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富養的羋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處處皆有專人輔導,為何會輸給沒娘養的野孩子羋月?羋姝什麼都有,卻窮在了心態上。一,她被母親威後處處束縛,埋下了叛逆的種子,失去了生存適應能力。二,她被母親灌輸了嫡公主不可失德,萬事皆讓父王歡心的被動心態,她輸不起,30多集後,羋姝說「以前都是我有的,她(羋月)沒有,現今倒好,她也來賞賜我了」可以看出羋姝自尊心被母后灌輸的如此膨脹,卻如此脆弱。幼時兩人通過「放屁」這一技能相識,那時的羋姝並沒有什麼架子。
威後總是強調自己家孩子天性純良,容易被羋月帶壞。真正的善良必經世事打磨,沒經過事的只不過是脆弱的天真罷了。家長還苦苦保護著,以遮風避雨的名義擋住了陽光。
之前提到的父愛的缺失,也是羋姝在秦宮這一男人的天下贏不過羋月的潛在因素。在羋姝眼中,父王不來就要一直等著不許吃飯,可父王恰恰不常來,她所理解的夫妻關係就是女方誠惶誠恐的守候和男方的忽略。女孩小時候與父親的情感直接影響著她成人後對所有男性的看法和態度。愛的缺失就像飢餓,吞噬了小羋姝的勇氣,見了秦王一面就私定終身,剛好諷刺了楚威後矯枉過正。羋姝一生沒有哥們兒,沒有愛人,只有奸佞的太監狼狽為奸。相比之下,從小受父王寵愛的羋月,不費吹灰之力打動了青梅竹馬黃歇,徵服了高岸深谷贏駟,收割了草原春藥義渠王,還有良相張儀輔佐,庸芮暗自仰慕,就連閹人大監都對羋月青睞有加。命運有何不公?羋月的一切都是靠氣度和善意得來的,就連父王的寵愛,都是小小年紀闖大殿爭取到的。羋月的母親沒教她唯我獨尊,沒教她尊卑有別,也沒有歧視與村夫所生魏冉是「雜種」。只是任由她發揮天性,她喜歡自然,打獵都能發明鞭獵;她熱愛知識,由朋友引薦入屈原門下。一切都來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後來羋姝步步緊逼,羋月仍在秦王面前袒護羋姝,這不止體現了簡單的寬容和念舊,也說明羋月打心眼裡沒把羋姝當敵人。不為一己之利記恨於人,卻為子歇的死、莒姬的死報仇雪恨,說明羋月不是虛構的不產生憤怒的神仙,而是義薄雲天,男兒之胸懷。母親的善良加上羋月的機智、大度,即便劇情十分瑪麗蘇,人人都愛羋月,但是試問,仁義、有底線、口才好、懂天下局勢布兵排將,也會嬉笑活潑用胳膊放屁(……)這樣的姑娘無論投胎哪個時代,都會順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