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中:杜克博士為什麼跑來全職做公益

2021-02-12 崑山杜克大學

公益不是簡單的捐錢給一個孩子治病,我們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有非常強大的教育背景,有很多資源,我們能夠推動很多事情,這些都是公益。

—— 李治中

▲ 李治中博士 TEDxDukeKunshanU 演講

李治中,筆名菠蘿。清華大學本科,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深圳市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聯合創始人。

01 

大年初一的辭職

 

非常榮幸能夠來到崑山杜克大學,這就像回到母校一樣。今天大會的主題是「探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現在在中國探索的公益 2.0 的道路,所以題目是:一個杜克的博士為什麼跑來做公益?

 

這是一個可能在很多人看來非常奇怪的決定,希望我的演講結束以後,有更多咱們杜克的同學能夠加入,來做一些看起來「不務正業」的事情。

 

我的經歷前面一半很簡單,就是個典型的,按中國人的話說,非常學霸的經歷。高中畢業,到了大學,我去了清華,然後很順利地申請到了杜克;在杜克,我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拿到了我的 PhD。很多人覺得那麼順利,就應該去做學術,以後當一個好教授。

 

可當時由於我自己的原因,我選擇去了諾華製藥,因為我的夢想一直是開發抗癌的新藥。我當時去杜克讀書就是因為我媽媽得了乳腺癌,要不然我肯定會做別的事情。所以我夢想一直是這樣子,包括後來做科研、做科普,其實都和這段經歷有關係。

 

但可能很多人很奇怪,為什麼 18 年過年的時候,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大年初一我辭職了,搬回中國做公益》?為什麼做這件事情?今天就是給大家分享這背後的故事。

 

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小女孩。這個小女孩的名字,因為隱私的原因我們就叫她小麗。小麗是一個一歲多的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孩。有一天她的父母發現她的眼睛出現了斜視,很擔心,把她帶到他們的縣醫院去檢查,結果醫院的醫生說,可能就是手機玩多了,沒關係,你回去等三個月以後再回來複查就好了。結果等到三個月的時候,她的眼睛已經長出了一個腫瘤。這個時候,小麗再到他們的省醫院,省醫院說完全沒有辦法,你只能去北京。

隨後他們一家去了北京。但由於路途遙遠,耽誤了時間,導致她出現了嚴重的感染。於是她沒有辦法直接接受治療,而是得先治療感染,等到她真正用上治療腫瘤的藥物已經是 22 天以後了。

 

上次我見到小麗的時候,她的雙眼都被摘除了。因為她是得了視網膜母細胞瘤——一種非常罕見,但有可能非常惡性的眼部腫瘤。

 

她的父親把照片傳給我,說你一定要告訴大家我們的經歷。她的父親是一個軍人,小麗出生以後,他去了部隊,等他再回來的時候,女兒的眼睛已經沒有了。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像小麗這樣的孩子在中國有很多,每年有 40,000 個孩子會得癌症。

 

和大家想像的癌症是一個老年病不一樣,也有很多的孩子會得癌症。在中國,絕大多數孩子都會被誤診。因為信息不對稱,因為家長從來沒有這個意識,包括在座的各位,我相信幾乎沒有人知道兒童癌症是怎麼回事,知道孩子會得什麼樣的癌症,知道這些癌症在什麼醫院可以治、用什麼藥。幾乎沒有。

 

希望通過今天的演講,讓大家能夠了解這個疾病大概怎麼回事,我們用公益怎麼來改善國內兒童癌症的現狀。

 

任何一個家長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得癌症以後,一定是非常的恐慌,非常的無助。隨後他會有很多很多的問題,包括這到底是什麼病?哪個醫院最好?為什麼會得癌症?還能生二胎嗎?

 

這些問題都非常的現實,但是以前在中國,沒有任何人能夠回答他的這個問題。你去醫院,醫院依然沒有時間給你回答這些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小麗這樣的悲劇?為什麼這些家長感覺非常的無助?就是因為中國在這方面的專業信息非常缺失


02 

拉平信息不對稱的差距

如果在美國,我們去 Google 「pediatric cancer」或者「children cancer」,你能夠看到很多非常專業的、系統性的科普資料,給你介紹了所有剛才我提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是在中國,在我回國之前,如果大家去搜索「兒童癌症」這樣的關鍵詞,你搜出來的第一條就是「兒童為什麼會得癌症?大部分還是和媽媽有關」,然後進去了裡面就是各種廣告。

這就是我們的家長面臨的問題,他們不僅要面對疾病和孩子生病帶來的衝擊,還要面對找不到任何可靠信息的壓力。所以這是我們想做的事情。中國的兒童癌症的生存率比美國差很多,雖然整體來說兒童癌症的生存率比成人要好非常多,但中國比美國差了 20%。為什麼?不是因為新藥,因為兒童癌症沒有什麼新藥。等會我會講一些前沿的開發,但是整體來看,常規治療沒有什麼新藥,就是手術、化療、放療,最多加點骨髓移植之類的東西。這方面中國和美國都是一樣的,那它差在哪兒?

差就差在中國的孩子通常都被拖到非常晚期了,才到他應該去的醫院進行了治療,這就是差距。所以我們不需要做太多別的事情,而是要去把信息對稱,拉平中間的差距,就有可能讓這 20% 的孩子因此得救。剛才講了每年 40,000 兒童得癌症,20% 也就是可以拯救 8,000 個孩子,而他們就因為生活在中國而去世。

 

所以我回國做了「向日葵兒童」(點擊進入網站)。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造專業、準確、及時的科普信息矩陣。我們首先做了一個網站,上面有一個最最重要的功能叫做兒童抗癌百科,這裡面我們動用了接近 200 位像我一樣是 PhD 或者 MD 的華人,我們一起翻譯國外我們能找到的所有資料,然後找到了國內的頂尖醫生來為我們原創資料。現在這上面已經有接近 100 萬字的科普內容,涵蓋幾乎所有主流的兒童癌症類型。

 

同時我們有自己的公眾號,經過一年的運營,它已經有 25 萬的粉絲,每一天都在更新多條,全是關於兒童癌症的系統性的介紹。怎麼診斷?應該怎麼治?治療副作用怎麼樣?康復完以後怎麼吃?康復完以後怎麼複查?國外有什麼新藥?全部,每天都在滾動更新。

 

現在我發現不僅是家長在看,很多專業醫生,尤其是基層的醫生,其實都是通過我們的這些公眾號內容在學習相關知識。

 

我們做了幾本手冊,有《向日葵家庭手冊》,這是關於兒童癌症的一個系統性介紹;有《COG 新診斷手冊》,孩子剛得病應該怎麼樣?有專業的手冊,比如介紹視網膜母細胞瘤,剛才講的小麗得的那種眼睛裡面的腫瘤應該怎麼治?去哪裡治?有沒有可能保住眼睛?介紹神經母細胞瘤的手冊,這是一種極其惡性的兒童腫瘤。我們剛做了第一批,發了 3,500 本,迅速就發完了,發到了十多個中國的各地的醫院,還有很多的公益機構。現在很多機構都主動來找我們要這樣的東西,我們才發現這些事情真的非常非常有意義。

我們有線下的講座,我們請到中國最最頂尖的兒童腫瘤科的醫生來做。不僅在現場,而且我們錄製了視頻,就像今天我們的 TED Talk 一樣,讓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家長,你不用跑到北京、上海、天津,都能夠聽到頂尖專家給你講這個疾病是怎麼回事,甚至我們有互動的平臺,家長可以直接提問,有可能得到專家的解答。

 

當然非常重要的,我們還有抖音,我們還有快手,我們還有 B 站。

 

所有你能想像到的,能夠滲透到各個社會群體的傳媒手段,我們都要用。因為兒童癌症不分家境,不是說什麼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就更容易得兒童癌症。它就是個概率問題。任何人都有可能中招,所以我們在科普宣傳上,需要做出非常立體、非常全面的覆蓋。

 

因此,今天也想給大家講一些常見的、對兒童癌症的誤區

 

 

03 

關於兒童癌症的誤區

 

我們電視劇看多了,一聽到白血病就覺得死定了。大家可能不知道,中國有一千部以上的電視劇或者電影裡面的男女主角都死於白血病,所以長期潛移默化,大家都覺得白血病是不治之症。而事實上,白血病是治療效果最好的癌症之一,兒童癌症中很多白血病兒童的生存率超過90%!

 

這是一張看起來非常普通的照片,一幫大學生。

但其實他們非常不普通。不普通在哪兒?他們全部是白血病的康復者。他們以前是醫院的病友,現在全部都是大學生。

 

所以,兒童癌症不僅能治癒,而且能夠完全康復,回歸正常的生活,回到學校,成為對社會非常有用的人。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很多農村的家長一聽說孩子得病,直接就放棄了,覺得救活了也是個累贅。所以我們需要通過科普,通過這樣的宣傳,讓大家樹立信心。

 

很多人認為兒童癌症是小一號的成人腫瘤,所以把成人的藥砍半用在小孩身上就可以了。這是完全不行的。

 

兒童癌症從生物學上和成人癌症是完全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這就像B肝和C肝是完全不同的疾病一樣。不管是從類型分布,還是基因突變,兒童癌症都是非常特別的。兒童裡面 1/3 是白血病,大概有 1/4 是腦瘤,有 10% 的淋巴瘤,剩下就是各種各樣的實體瘤,大家可能從來都沒聽說過。

 

剛才講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有很多,各種各樣,這些東西很多在成人身上從來沒有。

 

基因突變也不一樣,成人的很多基因突變是由於環境和長期的生活積累下來的,而小孩多數的基因突變都是有一些先天的因素,比如和發育相關的基因產生了突變,才會讓他這麼早就得癌症。二者的治療也非常不一樣。給大家看一個可能非常驚悚的照片。

 

這叫嬰兒型纖維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它長在四肢,非常小的孩子會得。這種肉瘤,平時靠化療、手術、放療,治療效果整體是非常好的,但是有一部分例外,像這個孩子,他耐藥了。

 

04 

新藥的力量


目前對於耐藥的孩子而言,唯一的治療辦法,或者唯一的希望,就是截肢。

 

所以我們要為這些孩子開發新藥,因為這些病在成人身上沒有,你要了解它是怎麼來的,怎麼治。後來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原來是有特定的基因突變,比如說有一部分是有叫 TRK 基因突變。

 

那麼因為知道這件事情,藥廠就開發了針對性的靶向藥物,專門來抑制有這種突變的癌細胞,結果在這些孩子身上就產生了奇蹟。

 

這是另外一個得這個病的孩子,他有一個非常大的腫瘤長在他的關節的地方。以前這樣的孩子,剛才說了,要不就放棄,要不就截肢,看看怎麼樣。即使截肢依然有可能不行,因為外科手術沒有辦法切除這個腫瘤。

用了新藥以後,兩三個療程以後,它就控制住了。沒有完全消失,但這個時候,外科醫生就可以做一個非常乾淨的切除術,把它切掉。這就是新藥的力量。

 

還有 Emily,世界上最有名的一個兒童白血病患者。她當時差點就死掉了,但她遇上了 CAR-T 免疫療法,她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嘗試這種療法的小女孩。接受治療以後,從死亡線到她回去上學只用了一個半月。這是她一年以後的照片和去年的照片,每年她都會拍一張寫真,非常非常的勵志。

這就是一個在死亡線上的孩子,因為新藥的出現得到的東西。但這個新藥的出現用了 30 年,科學家用了 30 年才研究出這個東西。

 

還有一些新藥基於神母細胞瘤 GD2 抗體,這個藥物出來以後,對於很多晚期的、重症的孩子是能夠救命的,能夠大大提高生存率。

 

但問題是什麼?這些藥沒有進到中國。

 

現在中國的家長只有兩個選擇:去西班牙,每年 200 萬人民幣;去美國,每年 300 萬人民幣。我們都說生命無價,但這種時候,你的生命就是可以量化—— 你有 200 萬就可以去,你沒有就只能等著。

 

所以我們現在公益組織要做的事情,除了科普以外,還有很多轉化醫學的東西。我們今年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希望把 GD2 抗體引到中國來,讓中國的家長能夠在中國使用;能夠把它價格哪怕降到 20 萬,相信也會給更多的家長帶來希望。

 

05 

醫院只需要醫生和護士?不,還有醫務社工。

除了科普科研,我們還有一塊叫社工。很多人以為醫院裡面只有醫生護士。我們中國的醫患矛盾極其惡劣、極其嚴重。為什麼?因為沒有人能和你聊天。我們都經歷過排隊幾小時,看病幾分鐘的情況。

 

患者很痛苦,醫生也很吐血,因為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我們的醫患矛盾是非常難以控制的。但其實家長,尤其對兒童癌症家長而言,他的問題很多。他有心理上的負擔,他需要知道怎麼籌款,他需要一些科普的知識,怎麼辦呢?

 

其實在國外是有辦法的,有一個專門的職業叫做醫務社工。可能很多人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職業,但其實中國有很多的學校都有醫務社工的專業,不僅有本科還有研究生。然而這些社工畢業的那天,就是他們失業的那天。因為中國的醫院沒有社工這個職位,叫沒有編制,所以這些社工沒有地方可去,但醫院又特別需要他們。

 

他們做什麼事情?他們做遊戲的治療;他們做心理的支持;他們給孩子們讀繪本;陪他們做藝術活動;做情緒的疏導。所以我們要幹的事情很簡單,我們公益組織花錢去僱傭社工,她成為我們的員工,之後我們把她放到醫院去工作。其實當你知道它的問題在哪兒以後,解決並不難,但以前中國從來沒有人試圖解決過這個問題,以前在中國沒有社工這個職業。

 

我從美國回來,我見過社工是什麼樣子,能起到什麼樣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做了這樣一個嘗試。也希望我們現在在昆明兒童醫院,能夠把它做起來。

 

我給大家看看我們的一位社工每天在幹什麼?她每天主要的任務就是到各個病床去訪談,一個一個聊過來,然後看你遇到什麼困難。比如說她遇到一個小孩,說掉頭髮很痛苦,覺得自己不美了。於是社工做什麼事情?她學過一些幼兒心理學,所以她會陪她們做一些頭像畫畫,通過畫畫遊戲的辦法舒緩她。後來這個小孩畫了一個三毛,說自己就長那樣,大家哈哈一笑。

 

這種事情聽起來很簡單,但對於這些孩子以後回憶這段經歷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些東西都是需要專業的人來做的,不是我們一個志願者,給她說你不要怕,沒事兒,就可以搞定的。

 

有些時候,患者家長只是需要有人聽到他的傾訴。上個禮拜,我們的社工遇到一個老奶奶,她就說她真的受不了了,不想再治了,因為自從她的孫女生病以後,女兒基本不管,女婿更不管。她和她的老公,也就是姥爺,兩個人帶著這個孩子在偏僻的地方治療。她老公已經很大年齡了,依然每天只能出去拉貨、開貨車來給孫女治病。她覺得她真的堅持不了,沒有任何人能聽她傾訴。

 

我們的社工就默默地坐在那兒,聽她講了很久。當然,後來用了一些辦法,舒緩她的心情,所以這就是社工在做的事情。

 

我們每個人都去過醫院,你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有人能夠耐下心來,每天聽你講一個小時、和你交流一個小時,會是什麼樣的狀態?這就是社工的力量。所以,我希望通過今天分享,讓大家知道什麼叫探索新型的公益模式。

 

公益不是簡單的捐錢給一個孩子治病,我們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有非常強大的教育背景,有很多的資源,我們能夠推動很多的事情,這些都是公益。

 

就我自己的背景,我希望能夠推動科普,推動科研,推動社工的事業。這樣如果一個孩子不幸生病的話,我們將不只把他當做一個機器修好,而是全方位地關懷他,讓他徹底康復,這是我們做兒童癌症公益的目的。

 

有的家長即使孩子治好了,他依然說,有一種特別特別孤獨的感覺,整個歷程都特別孤獨。我們就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通過我們 14,000 多個「葵花籽」——我們的志願者,能夠讓他們不那麼孤獨。這張照片上的就是我們北卡、杜克和 UNC 的一堆的博士後,他們都是我們的志願者,幫我們翻譯了大量的資料。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向日葵兒童」公眾號

這就是我們的調性,這就是我們公益做的事情。所以我們張開懷抱,歡迎大家,希望我們能一起在中國探索新型公益之路。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公益】11月29日長風公園公益跑,等你來參加!——奔跑吧!雷鋒!
    由普陀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普陀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共青團普陀區委員會主辦,果粒網支持的「2014年普陀區紀念國際志願者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奔跑吧,雷鋒」公益跑活動將於11月29日在長風公園舉行!快來報名奔跑吧!
  • 您申請哪種歐洲博士資助——瑪麗居裡學者(博士)與拿職位博士和CSC博士的比較
    瑪麗居裡博士的工資是:3270歐基本工資*國家修正係數+600歐 Mobility allowance+500歐 Family allowance (如果結婚了的話)。綜合而言,瑪麗居裡項目博士的稅前工資在3870-4370歐之間,稅後的工資約在2500-3200歐左右(根據各個國家稅率的不同,還是個人的婚姻狀態等有差異)。
  • 在日本做全職主婦,需要幾點起床?
    在國內提到「家庭主婦」(或者「全職太太」),往往會讓人想到灰頭土臉帶孩子、滿身油漬做家務、朋友圈微商賣貨、沒收入社交圈小、老公發達了鬥小三、被婆家娘家瞧不起……總之讓女生日常恐婚的形象。如果非要說「收入來源」的話,就是從丈夫那裡得來的「財政大權」,或者自己兼職得來的報酬。
  • 中南屋項目經理全職和實習生招募 | 帶領中國青年探索世界、築夢公益
    這間不大的屋子裡裝著十來個有趣有夢的青年人。他們不好好待在屋子裡,而是經常滿世界做調研、做公益。▲中南屋成立時的照片——在一間空空如也的肯亞小屋之中自2014年成立以來,他們已經帶了上千名中國青年在全世界做調研和做公益,足跡遍布三大洲、十幾個國家:在非洲建立反割禮中心,幫助馬賽部落女孩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在印尼建立動物保護基地,守護無家可歸的紅毛猩猩;去南美探索熱帶雨林,思考中國企業如何保護生態、融入本地;在東南亞對話當地
  • 和平臺:做最接地氣的公益天使投資平臺
    小額資助和公益服務可以改變什麼?好多人如果一聽說我們小額的資助額度,可能會哇的一聲,怎麼那麼少,能做什麼?可能還不及一些有錢人的一頓飯前。但正是這樣的小額資助興許可以改變一個公益創業者的人生軌跡,進而影響到一個領域或一個國家。
  • 李昌鈺博士來我所參觀交流
    2015年7月7日,國際知名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攜夫人宋妙娟女士來我所參觀交流。中國政法大學原副校長兼我院名譽院長、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調創新中心聯席主任張保生教授,我院院長兼法庭科學研究所所長常林教授,副所長劉建偉、郭兆明予以熱情接待並座談。
  • 首屆「舒華杯」青少年籃球技巧大賽 暨 「愛•跑不停」舒華愛心公益跑
    來參加首屆「舒華杯」青少年籃球技巧大賽,告訴你什麼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還有「愛•跑不停」舒華愛心公益跑等你來參加哦~!六、活動組織主辦方:廣西舒華體育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廣西舒華籃球俱樂部協辦方:廣西紅十字基金會 長湖景苑物業運動+公益=舒華愛心公益跑!
  • 當了三年全職媽媽,練就一身保姆本事
    我做過三年全職媽媽。 沒有請阿姨幫忙(因為不放心),我的父母要幫我弟看孩子,我公婆都是七十好幾,倆人身體都不好,吃藥打針是常態——沒有選擇,我只能放棄工作去做全職媽媽。 我生孩子時29歲,之前各種事也經歷過不少,咬咬牙都也熬過來了,但是我從未想過,全職媽媽竟然是一項超負荷的體力勞動!!!
  • 第二屆江豚杯公益路跑!為江豚奔跑的你!非常帥氣!
    2017年6月,南京涵碧樓酒店舉辦了「第一屆江豚杯公益路跑」,一千餘人參加了這次「護河流、保江豚」的公益活動!對於涵碧樓酒店而言,享受戶外、體驗自然本就是長久來的品牌理念,而公益路跑活動不僅能讓廣大市民在體驗到涵碧樓前濱江步道的自然之美,更加能喚起市民們「愛護水源、保護江豚」的意識,這正是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意義非凡!
  • 母親節系列|高學歷女生做全職太太是浪費嗎?
    首先,「全職太太」裡「全職」是什麼範疇?全絕不僅是不上班而已。只洗衣擦地是不是全職?只獨自玩耍是不是全職?是不是可以認為,全職是要照顧到這個家庭一切瑣碎的事情?她考慮的問題要夠全面,她的處理手段要夠職業。無所不能,面面俱到,可能才夠全、夠職,甚至還包括你的藝術修養、興趣愛好。其次,「太太」是什麼?
  • 蒙牛千人公益跑 暖身暖手更暖心
    12月13日19時,由蒙牛乳業攜手人民日報客戶端、長江商報聯合推出的高校燃光跑公益活動在華中農業大學啟動。武漢10所高校近千名95後跑友齊聚華中農業大學,用燃光和熱情點亮黑夜,在一陣陣吶喊聲中為愛奔跑。
  • 『公益微電影推薦』看電影也是做公益
    《公益時報》就為你推薦幾部公益微電影,所有微電影都可以在網上觀看,短短幾分鐘的公益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公益時報 2014年10月14日 記者 閆冰 《極地控訴》導演何緯豐:憑自己的心力 做身邊的事 恰逢中國南極科考30周年,南極科考博士李樂詩一直想為極地做一點事情。
  • 感恩益路同行 | 2020永福為愛前行公益跑活動圓滿成功!
    2020年11月26日,微風不燥,陽光正好,在感恩節這天一場公益跑讓我們在莆田永福家居建材城相遇。
  • 全職高手:包子,不是我不按套路出牌,而是你們像得太多了
    說到《全職高手》玩遊戲嗎,肯定是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風格的,有點沉穩,有的上頭,有的打的兇,有的老奸巨猾。
  • 第一屆 LADY GO 粉紅絲帶公益跑 深圳站!
    活動地點: 深圳福田中心公園活動日期: 2015年3月7日 周六(女生節)報名費用: 95元,救乳(我們將您報名費的12.5元以「LADY GO粉紅絲帶公益跑」的名義捐獻給「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粉紅絲帶基金」,12.5公益——要愛乳公益)在線報名: www.theladygo.com報名時間: 開始報名中報名要求: 15周歲以上(2000年出生之前)的女士男士均可參加且必須確保其身體適宜參加活動。
  • 準「第一夫人」學歷被歧視,教育學博士不配稱作博士?|紐約時報
    吉爾·拜登,一位美國教師、教育學博士、候任總統喬·拜登的妻子。她擔任了 13 年的高中英文教師,還在一家精神病醫院為患有情感障礙的青少年輔導課程。1993 年至 2008 年期間,她擔任德拉瓦理工社區學院的英文與寫作輔導員。2009 年起,她開始在北維吉尼亞社區學院擔任英文教授,並成為首位在丈夫任職副總統期間,仍保留自己全職工作的「第二夫人」。
  • 杜克大學禁止說中文?涉事助理教授已辭職 | 英語新聞 E0201
    美國杜克大學一名生物統計系的助理教授梅根·尼利向全系學生發的一封郵件因涉嫌種族歧視引發關注。研究生項目負責人尼利對全體生統系碩士學生表示:「有兩個教職員工來我的辦公室問我要生統系學生的照片。我和他們分享了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在迎新過程中拍攝的大頭照。兩位教職員點出幾位一年級的學生,觀察到他們在學生休息室/學習區域說中文。」
  • 全職高手:家長偷偷將女兒《全職高手》周邊賣掉,被網友發現,引起爭議
    事情起因:一位網友非常喜歡《全職高手》,平時喜歡收藏有關於《全職高手》的動漫周邊。但是,與對方溝通之後,這位網友卻發現了不得了的事情。原來,這並不是《全職高手》粉絲「脫坑」出周邊,而是一個家長將女兒收藏的周邊賣掉了。這位家長趁著女兒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將女兒的周邊拿出去賣了。從截圖對話中我們得知,女兒根本不知道家長將她周邊賣出去的事情,目前已經賣出去了很多。
  • 世界地球日路跑-與"韓庚"一同「為公益而跑」
    賽事為5公裡健康跑,完賽者皆可獲得完賽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