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票房再創新高,電影票價也隨著市場的紅火水漲船高,動輒上百元的價格讓不少人感覺「肉疼」。如果此時有人向你兜售:「8.88元就能看六部賀歲片」,你會做何選擇?
這並不是假設的場景,而是正在發生的事情。春節檔電影火熱上映之際,往往也是盜版資源大行其道之時。據媒體報導,在社交媒體、電商平臺、二手交易平臺,相關電影的盜版資源明碼標價、高調傳播,甚至成為一些公眾號或者網絡群的引流工具。在為數不少的小程序或者視頻網站上,盜版資源堂而皇之地佔據著「C位」。
在公眾號上搜索電影名,能看到大量相關資源
事實上,相比於院線電影的品質,這類盜版資源雖然號稱「藍光」「高清」,但畫面抖動嚴重,畫質模糊、聲音嘈雜,有的還能看到影院中前排觀眾的身影。無論是無意中流出的資源,還是有意的偷錄盜錄,盜版資源的錄製、傳播、銷售正在形成一個灰色的產業鏈,讓院線和電影製作方「如臨大敵」。
為什麼盜版資源如此猖獗?歸根結底,還是躲不過一個「利」字。對生產盜版資源的人來說,這是一條一本萬利的生財之道,不僅可以賣電影資源賺錢,而且可以發展「代理」抽成;對購買盜版資源的消費者而言,這是一種貪小便宜的薅羊毛心理,「幾塊錢能解決的事,為啥還要花市場價」。但盜版市場真的如此「慷慨大方」嗎?未必。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8.88元看六部賀歲片」的亂象,看似沒有輸家,實則傷的卻是中國電影的元氣。從立項、籌備到攝製、宣發,每一部登上大屏幕的作品的背後,都飽含無數人的心血,也耗費不菲的成本。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沒有水分的電影票房,折射影片的質量,反映觀眾的評價,體現現實的激勵。「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當盜版市場不斷蠶食正版市場的疆域,不僅會讓票房失真,也會讓質量失準,更讓整個中國電影失去動力。
縱觀盜版資源的來龍去脈,從製作、傳播到購買、觀看,有的遊走在灰色空間,有的則已經觸犯法律。此前,因盜版《流浪地球》等春節檔影片牟利,8人被判處有期徒刑,被最高檢列入典型案例,給盜版不法分子敲響一記警鐘。針對今年春節盜版資源亂象,中宣部版權管理局、中宣部電影局、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近日聯合部署開展院線電影版權保護集中行動,嚴厲打擊春節檔院線電影盜錄傳播等違法犯罪行為,規範電影市場版權秩序。此外,技術也在打擊盜版中發揮作用,充分利用數字水印、數字指紋、數字籤名、數字證書等現代信息與網絡安全技術手段實施盜版追溯、精準定位和版權保護。
「正在放映的電影不是景點」「屏攝是不文明行為」……在網上,許多導演和演員向公眾發出「拒絕盜攝倡議」。對盜版電影說「不」,才是對中國電影最有力的支持,也是對導演和演員最直接的認可。
來源|人民網評 ID:Renminwangping6536 向學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