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期間,根據疫情防控要求,上海倡導市民不前往現場祭掃,對個別確需現場祭掃的市民,實行限流、分時、定量預約祭掃。為應對本周末這一特殊的清明節,上海各墓園採取了何種舉措?昨天,新民晚報記者採訪了上海三家主要墓園,從目前預約的情況看,祭掃高峰預計將出現在正清明當天,各墓園呼籲沒有預約的市民儘量不要前往墓園,可以通過網絡遠程祭掃,以免無法入園被勸返。
「從上周末的情況看,祭掃的人流下降明顯,許多預約到的市民最後也沒有來。」上海福壽園總經理助理陳貝琦告訴記者,上周末連續兩天下雨,可能讓許多市民推遲了或放棄了現場祭掃的計劃,實際入園人數遠遠少於預期。
與之相對應的,是遠程「雲祭掃」和代客祭掃服務的流量直線上升,福壽園自從2001年就推出了網上祭掃服務,但一直乏人問津,但這次疫情改變了這一情況,目前已經有2萬多人次的「雲祭掃」量,與2800多次的代客祭掃服務,這一數據已經超過平時全年的上百倍。
陳貝琦表示,4月4日正清明的現場祭掃名額是2萬個,目前已經全部預約完畢,預計當天會出現祭掃高峰。建議沒有預約到的市民不要前往墓園祭掃。屆時墓園門口將設置勸返點,工作人員將會為市民登記後,會將他們所攜帶的祭品帶入墓園,並引導市民通過「雲祭掃」通過網絡祭掃。
目前除了正清明外還有少量預約名額,陳貝琦建議市民如果必須現場祭掃,可預約清明節前後的工作日,以及節後第一個周末,提前或是延後祭掃。
松鶴園的情況與福壽園類似,上周末雖然被約滿,但實際到園人數與預約數偏差較大。松鶴園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上海規模最大的公墓,每年清明、冬至前後的祭掃人流量一直居高不下,但從上周末到現在,並沒有出現預想中的高峰。
從目前的預約情況來看,除了正清明當天,其他時間預約量並沒有滿,而且入園人數只有預約量的1/3到一半,許多市民都選擇通過網絡祭掃和代祭掃服務,截至昨天已經接到了5800多單代祭掃服務。
為了控制人數,松鶴園安排了工作人員對入園市民進行資格預檢,「預約落葬」要求出示「預約落葬單」和「隨申碼」,「預約祭掃」需手機出示「電子預約憑證」和「隨申碼」,符合規定方可入園。
「預計在正清明會有很多沒有預約到市民前來,我們也設了勸返點,提供免費代客祭掃服務,把祭品帶進去拍下照片視頻傳給客戶。」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平時人流量不大時,工作人員可以現場幫沒有預約的市民登記預約,但正清明估計不會有太多餘量,建議不要來「碰運氣」。「現在特殊情況,寄託哀思不一定非要來現場,如今打開手機,隨時隨地都能祭掃,傳統觀念應當有所改變。」
上周末,濱海古園共接待了25000名市民前來祭掃,其中有5000人並非通過網絡預約。濱海古園副總經理徐可業告訴記者,考慮到前來祭掃的老年人居多,他們又不太會用網絡預約,所以預先留了一部分餘量滿足電話預約。
據介紹,濱海古園今年推出了三種形式的遠程祭掃,包括網上祭掃、代客祭掃、和集體視頻祭掃。網絡祭掃目前已經有1萬5千人次的祭掃量,代客祭掃已經約滿,而從今天起濱海古園的官網與微信公眾號將推出有集體祭掃的視頻,方便不能來墓園的市民祭掃。
4月4日正清明當天濱海古園預約人數也是2萬,並且已經全部約滿。墓園方面已經提醒成功預約的市民準備好「隨申碼」,並在入口處設置紅外線測溫儀,以減少市民入園的時間,工作人員防護服與排隊一米線也都準備完畢,祭掃與落葬的人員將被分流進入墓園。
徐可業表示,從上周末的情況看,許多老年人不太會用「隨申碼」,影響入園速度。所以他建議老人的子女們最好幫父母事先準備好,如果實在不行也帶上身份證,現場會有工作人員專門為老年人提供指導服務。
新民眼工作室 李一能
編輯 | 顧瑩穎 施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