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3
1月2號老管送機,只有他送我去了。
擁抱過後,我進了安檢。
那一道白色的屏風就這樣阻擋了回眸的視線。
這樣很好,這一刻心情無比平靜。
總是覺得,「離開」其實不需要太多人送行,
否則就會有太多可有可無的叮囑。
每個人的離愁別緒都蜂擁而至,幻化成一顆重磅催淚彈。
報名藍帶短期培訓之前,
我一直以為我還是5年前的那個我,
不怕天高地遠,只怕成為困獸。
然而,並非如此。
我驚訝於我情緒上的波動,
我驚訝於我如此留戀「家」。
2號早晨離開家時,
我順走了一隻米妮TSUM TSUM。
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會這樣做。
安檢過後,一個人坐在候機廳裡,
突然想起了《無聲的告白》裡一個小小的細節描寫。
「馬麗琳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和自己的丈夫,孩子不辭而別,重返大學完成學業。臨走時,她拿了丈夫襯衫的備用扣子,孩子的玩具彈珠(具體還有什麼,我已經記不清了)……」
看書時,我並不在意,沒有類似的經歷,很難有什麼共鳴。
此時此刻,如果瑪麗琳坐在我的左手邊,也許她能感受到我們有著相同的心跳頻率。
除了晚點半個小時,一切都很順利。
入境審查,取託運行李。
到處都有中文,英文翻譯的指示牌。
機場地勤的英語也很標準,交流並不費勁。
如果實在不行,請努力識別上海話,跟著上海人走。
(哈哈哈哈哈哈哈……)
「駐日」多年的張阿姨來接機。
雖然有20多年沒有見面,兒時的記憶已經清空,但是依然親切。
異國他鄉,就是特別容易「攀親戚「。
她舉著相機,拍下了我見到她時的喜悅。
她說,今天我特意帶了相機,除了我沒有別人有這個可能記錄下此時此刻的你。
果真是如此,人生是綿延連續的,但是我們無法記錄所有的事情,所以歷史總是片段的。
而那些片段足以讓我們用一生回味。
14:00左右到達成田空港。
成田空港離市區很遠,比較新的機場,大多數國際航班都從這兒起落。
從成田機場坐城市交通去涉谷出租房(Shibuya)花了近3小時。
還好一路都有人陪著,也不覺得寂寞。
我們講著各自的故事,其實就是自己的生活。
在某一點上我們出奇的相似:
不願意過「別人」看似「舒適」的日子,
即便是「別人」看似「辛苦」,而自己卻樂在其中。
生活需要的東西太多,而我除了面對生活的勇氣,一無所有。
我租的地方離涉谷校區騎車大約15分鐘(2km),
出門走3分鐘是7-11,走7分鐘是消防站,
走10分鐘是一家24小時營業的超市HANAMASA。
1月2號日本還在過節,大小飯店都打洋了。
阿姨帶我去超市買了些食材,回了出租屋給我做了簡單的晚飯。
麵條裡的雞蛋對切,整齊的擺上。
蔬菜撒拉裡放著三顆不同顏色的西紅柿。
很可愛不是麼?
至少,很少有這樣的「阿姨」會在意西紅柿的顏色和雞蛋的樣子吧?
阿姨說:每次都會在女兒還沒有開始吃的時候就著急問是否好吃?感覺如果得到肯定內心無比喜悅。
我回:不能更同意!我也有著同樣的「怪癖」。
21點,阿姨走了。
謝謝您,辛苦啦。
東京,こんにちは!
P.S 一些在日本用的上的APP
-
不會寫段子,只會講故事的老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