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個世紀,英國著名醫學期刊《Lancet》就有研究即指出,心臟或心血管功能不好的人,長期缺氧會使結締組織萎縮,其中耳垂最明顯,會出現由下往上的斜切摺痕。
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在高以翔的近照中,他的耳垂上也有一道小摺痕。然而翻看高以翔在《遇見王瀝川》的照片,那時的耳朵並無異樣。
小小的摺痕難道蘊藏著大風險?
正常情況下,耳垂處的供血豐富,組織富有彈性,一般是不會出現褶皺的。
但當心臟冠狀動脈硬化時,會導致體內供血不足,這時耳垂組織萎縮,慢慢出現一條對角凹陷線條。
這條摺痕醫學上稱作Frank’s徵,也叫也叫耳垂皺褶徵(ELC)。醫學家已經按照溝的形狀將其分為四個等級:
I級:耳垂上有一些細小的褶皺。
II級a:耳垂上存在一條明顯的淺表褶溝。
II級b:耳垂上的褶溝已經超過耳垂前後長度的一半。
III級:耳垂上的褶溝加深,且已經貫穿耳垂。
不僅如此,在臨床上,醫生幫心梗塞患者裝支架時會順便觀察患者的耳垂,結果發現大多患者也有斜線摺痕。
據統計,在心絞痛患者中,有Ⅲ級耳垂斜線皺紋者佔62%;在心肌梗死患者中,有Ⅲ級耳垂斜線皺紋者高達80%。
雖然已經有研究表明,這道痕跡確實可能跟心血管方面的狀況有關。但是,這可不代表著出現了這道痕跡就一定是心臟不好、有猝死的風險。人體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某個外在表現的改變可能與多種原因有關。比如不恰當的睡覺姿勢有時也會造成短暫的摺痕。
所以耳垂上的改變不必過分擔憂,可以將其作為一種警示,具體病症還是去醫院確診。
如果耳朵上出現皺褶,又有高血壓、糖尿病、吸菸、超重、肥胖、高脂血症等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應儘快去醫院做心血管方面的檢查。即使沒有診斷出冠心病,也不能掉以輕心,要積極採取措施預防冠心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