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華夏地理」,精彩內容看不停!
編者按:作為地球上最大的集會,每年一度的麥加朝覲活動於上周四開始,並一直持續六天。期間,估計有200萬穆斯林參加了今年的朝覲活動。
撰文:Brian Clark Howard
圖片編輯:Nicole Werbeck
對所有身體健全且有足夠資金的穆斯林而言,都會在一生中至少去朝覲一次。「朝覲(hajj)」這個詞彙意為「計劃一次旅行」,指的不僅是身體上的修行,也是精神上的意願。在朝覲期間,朝覲者會到許多聖地祈禱,並參加宗教儀式。
由於中東地區不安定的局勢、中東呼吸綜合症病毒以及西非地區正在肆虐的伊波拉疫情,今年麥加朝覲活動突出的特徵就是安全問題。沙烏地阿拉伯已經禁止來自獅子山、賴比瑞亞、幾內亞這三個伊波拉疫情重災區國家的人入境。
歷史根源
攝影:Samuel M. Swemer
1917年,伊斯蘭朝覲者們在聖城麥加附近安營紮寨,現在這裡屬於沙烏地阿拉伯的領土。
虔誠的人們蜂擁而至。
攝影:Thomas J. Abercrombie
這張照片拍攝於1966年,數千人站立在麥加城往東20公裡左右的阿爾法特平原上。據說,這個地方是朝覲之旅的必要組成部分。
他們祈禱救贖他們的罪惡,並獲得寬恕。據說,附近的阿爾法特山(寬恕之山)是先知默罕默德(伊斯蘭教的創立者)最後一次布道的地方。
麥加朝覲的模式是默罕默德在7世紀建立的,不過其中一些元素也建立在伊斯蘭教創立之前的一些傳統之上。
石刑魔鬼
攝影:Thomas J. Abercrombie
朝覲者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米納(Mina)射石。這個儀式名叫石刑魔鬼。歷史上,朝覲者會把石頭扔向象徵撒旦的三根柱子。不過,2004年,出於安全原因,這些柱子被換成了長長的牆,底部可以收集碎石。
環遊卡巴天房
攝影:Thomas J. Abercrombie
在這張拍攝於1965年的照片中部是卡巴天房,這是麥加城最神聖的地方,也是所有穆斯林心目中最莊嚴神聖的地方。這個聖殿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伊斯蘭教建立之前,現在它是麥加禁寺的一部分,而禁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
朝覲者進入到清真寺之後,他們就會按逆時針方向,圍繞卡巴天房走七圈。每一圈,他們都會親吻天房底部的黑石。如果人太多,無法到達黑石,他們就要指著黑石。
黑石本身也籠罩著神秘色彩。據說,默罕默德於605年將黑石安放在了卡巴天房的東牆上。歷經數百年後,黑石已經變成碎塊,並且被數百萬雙手撫摸之後,變得光滑。信徒們認為,黑石是在亞當、夏娃的時代從天上落下來的。
西方的歷史學者長期以來都認為黑石是一塊隕石,不過近年來的學術界卻質疑這種說法。2000年,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推測說,黑石可能是假隕石,或者本來就是一塊地球上的石頭,被誤認為隕石而已。用不同尋常的石頭標記祈禱地點這種傳統,在中東地區可以追溯至數千年之前。
剃髮
攝影:Thomas J. Abercrombie
麥加朝覲的另外一個儀式就是剃髮,這個儀式被稱作「halak」。男性朝覲者會剃頭,或者剪短頭髮,而女性朝覲者則會剪下發梢。所有朝覲者都要穿上傳統服飾,有意掩蓋住富人與窮人服飾的不同。
人員的聚集給交通帶來壓力。
攝影:Robert Azzi
數以萬計的朝覲者聚集在阿爾法特平原和其他地方,產生了巨大的交通運輸壓力。幾百年來,許多朝覲者死於踩踏事故,或者過載建築的坍塌事故中。
解渴
攝影:Reza
在這張拍攝於2001年的照片中,一名女朝覲者正在飲水。朝覲者要在神聖的時段裡禁食,但是卻可以喝水,以防止脫水。
石柱
攝影:Reza
這是2004年石柱被換成牆之前拍攝的照片。穆斯林朝覲者會在一個名為「石刑魔鬼」的儀式上向石柱拋射碎石。
註:本文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