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 | 量化另類數據供應商提供中國視野 —— 美國金融科技媒體Hedge Fund Alert報導

2021-02-19 中譯語通GTCOM
當地時間10月14日,美國對衝基金重要媒體Hedge Fund Alert報導關注了中譯語通科技(美國)有限公司(簡稱「中譯語通美國公司」)成為彭博EAP亞洲首家另類數據服務合作夥伴的動態。

HedgeFund Alert報導中譯語通另類數據服務

中譯語通科技(美國)有限公司(GTCOM-US)位於美國加州聖克拉拉,旨在向對衝基金經理提供情感信號等另類數據服務。中譯語通運用機器學習技術識別中文在內的10個語種以上的金融另類數據,並且針對中國金融市場提供信息分析和諮詢建議。9月30日,中譯語通成為彭博另類數據服務平臺EAP唯一的亞洲服務提供商。這使得彭博的授權用戶可以通過EAP訪問中國市場相關的如奢侈品、TMT以及Russell US 3000等主要領域的另類數據服務。隨著中國股市從疫情之初的低點反彈,美國投資者對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尤其看重。MSCI中國指數截止到今年10月9日已經上漲了20%,對比同期的S&P 500指數只有11.1%上漲。「西方投資者正在尋找進入亞洲市場的機會」,中譯語通美國公司北美銷售負責人Thomas Nigro說。中譯語通總部位於北京。自2017年開始提供金融科技服務。在美國新冠疫情影響期間,中譯語通美國公司向美國投資者展示了其價值。3月17日,當中譯語通美國公司意識到疫情可能持久地改變商業模式時,該公司發布了研究報告,詳細分析了疫情從1月份開始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同時分析了美國民眾的預期影響:居家辦公時間延長,網購激增,學校開學推遲以及電影院線的突然衰落等。除成為彭博另類數據服務合作夥伴外,中譯語通也為傑富瑞(Jefferies)投資集團和標普全球(S&P)等提供基於另類數據的宏觀經濟和熱門主題如新基建的分析服務,並且與波士頓諮詢集團(BCG)就亞洲多地區經濟活躍狀況以及行業研究在數據分析和量化模型構建方面進行深入合作。以上近期表現,引起了諸多國際媒體的關注。先後被Hedgeweek, Institutionalassetmanager, TradersMagazine, Fundfire和Yahoo Finance等金融媒體報導。

中譯語通另類數據引起國際金融媒體關注

商業合作:globalbiz@gtcom.com.cn

相關焦點

  • 科技驅動金融發展丨炬合科技榮獲「2017最佳技術服務獎」
    >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盛大開幕。論壇以「平等、普惠、戰略、創新」為主題,聚焦普惠金融新熱點、新話題、新圖景,匯集了政府監管機構、銀行、金融科技公司、網際網路金融、投融資機構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領袖等行業精英與重要嘉賓,共同探尋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新機遇,把脈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同時,會議現場還吸引了超過500位參會者,共同探討普惠金融發展的當下與未來。
  • 老外看中國 | 十九大報告有哪些亮點?世界主流媒體這樣說——
    這是全球媒體的「十九大時間」。外媒是如何聚焦十九大的?
  • 外媒:美國安局在硬碟藏間諜程序 中國或已感染
    2月18日報導 外媒稱,網絡研究人員和前特工說,美國國家安全局找到了一種在威騰電子、希捷、東芝和其他主要廠商製造的硬體中隱藏間諜軟體的方法,從而使國家安全局能夠對世界上絕大多數電腦進行監控。  據路透社2月16日報導,這種謀劃已久且嚴格保密的監控能力是俄羅斯卡巴斯基實驗室發現的諸多間諜軟體之一。該實驗室曾對一系列西方網絡間諜行動進行曝光。  卡巴斯基表示,它在30個國家的個人電腦上發現了一個或多個間諜程序。病毒感染情況最嚴重的是伊朗,其次是俄羅斯、巴基斯坦、阿富汗、中國、馬裡、敘利亞、葉門和阿爾及利亞。
  • 美國小哥B站「揭露」為什麼外媒總愛黑中國?
    近日,B站一位美國小夥爆火,「美國不得不開始面對現實」、「中國在某些方面代表了我們所擔心的最大的威脅」一句句「揭露」到底為什麼外媒總愛黑中國?@NathanRich火鍋大王@NathanRich火鍋大王: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為什麼西方媒體總喜歡黑中國,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過,美國總是特別喜歡,做一些關於中國「又大又壞」的視頻,當我在美國長大的時候,我們的文化總是在傳達一種信息,我們是最好的,美國是第一,我們是好人,而其他國家要麼和我們抱團,要麼就是壞人
  • 眾多媒體爭相報導 見證安發科技文化館開館暨重大項目竣工儀式
    讓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原來是.安發科技文化館開幕暨重大項目竣工受到《央視網》《中國新聞網》《福建日報》《東南網》《東南衛視》等數十家媒體以多種形式、多平臺報導部分黨媒、央媒、省市媒體,及眾多行業媒體等以多種形式、多平臺報導《福建日報》在其移動端《新福建》APP上刊文指出:同時,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這場活動的參與者、見證者們自發的走心朋友圈等,無一不在為安發的科技文化館
  • 在這個日子,美國品牌擠破頭也要「打進」中國 | 外媒說
    彭博新聞社在近期的一篇報導中稱,參與中國最大的年度網絡購物節就是最生動的例子,體現了美國消費品牌越來越依賴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來實現增長。彭博新聞社還用一張圖表直觀地體現,與中國雙十一購物節的成交量相比,美國最大的「黑五」購物節遜色許多。
  • 「你們被西方媒體操縱了!」隔離期間,加拿大博主揭秘外媒反華套路
    自疫情暴發以來,西方媒體歪曲事實的報導層出不窮。在廣西南寧隔離第十一天的柯克·阿佩蘭決定在自己的視頻節目Gweilo 60上揭批外媒。視頻中柯克·阿佩蘭用最直觀的方法,對比了「事實上的中國」與「西方媒體嘴裡的中國」,對抹黑中國的外媒話術進行了一一拆分:不難看出,區區改幾個詞,外媒就能完成了一篇「黑中國」的報導。
  • 美國多家媒體報導敦煌網引入Square Trade延保服務
  • 第二屆高校數據新聞報導比賽獲獎名單揭曉,哥大學生作品斬獲頭獎
    2016年4月26日,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財新數據可視化實驗室以及中美教育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第二屆「高校數據新聞報導比賽」
  • 觀察者網www.guancha.cn中國關懷 全球視野
    觀察者網www.guancha.cn中國關懷 全球視野  觀察者網,致力於薈萃中外思想者精華,鼓勵青年學人探索,建中西文化交流平臺,為崛起中的精英提供決策參考。作為一家新聞時評集成網站(online news and comments aggregator),觀察者網24小時滾動更新,每日為讀者提供獨家熱點評論,全球主流外媒關注焦點,以政治波普情趣閱讀為讀者打造不同凡響資訊體 驗,反映當下中國及全球背景下各種思潮的碰撞交鋒。觀察者網站致力於成為全球華人之間智慧的集粹之所,也是中西文明、文化交流的平臺。
  • 因為報導美國黑人抗議活動,Facebook要對中國媒體下手了
    圖片截取自Facebook公司官網在Facebook的這份聲明中,該公司解釋此舉是為了保護自己用戶的知情權,「許多外國媒體受到他們國家政府的影響,用戶需要知道自己閱讀的信息,有可能是基於該國國家戰略的考量」,聲明稱。目前,第一批被列入標註範圍的媒體主要有中國的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俄羅斯的衛星通訊社、今日俄羅斯,以及伊朗的部分媒體。
  • 全美網絡癱瘓,幫兇是家中國公司?杭州雄邁喊冤:漏洞早補了
    一場大規模的網際網路癱瘓席捲了美國,讓一家中國科技公司被放到聚光燈下。10月21日,美國域名伺服器管理服務供應商Dyn遭受惡意軟體侵襲,導致數十家網站宕機,兩個半小時後之後,才開始陸續恢復,包括推特、亞馬遜、Paypal等在內的多家知名網站無法登陸。
  • 奶爸神器震驚外媒:黑科技真多!
    由諸多黑科技加持的柔宇智能手寫本柔記柔宇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突然引起海外媒體的「旋風式
  • 含英語、法語、德語|中國新聞網招募海外社交媒體運營專員&國際新聞編輯
    (簡稱「中新社」)是中國以對外報導為主要新聞業務的國家級通訊社,是以臺港澳同胞、海外華僑華人等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國際性通訊社。中新社是亞洲上網最早的中文媒體。www.chinanews.com於1995年在香港上網。1999年1月1日,中新社北京總社開辦中國新聞網,域名為:www.chinanews.com.cn。中新網以其無可比擬的通訊社原創新聞資訊優勢,成為眾多海內外網絡媒體的資訊源泉。
  • 最新報告:印度數字支付發展最快 領先中國、美國
    據印度科技媒體Livemint報導稱,近日,美國金融服務巨頭FIS發布報告稱,在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和印度在內的25個國家的數字支付系統中,印度是發展最快的國家
  • 江西志浩2020年供應商環保培訓大會
    會議明確了公司環境有害物質控制標準,要求供應商必須嚴格按要求供應材料,並根據材料批次提供完整的數據資料和第三方檢測報告,把好原材料監控關。同時,公司將加快供應商環保保證書籤訂步伐,建立環保風險預防機制和處罰規定。
  • 聯康集團主席梁國龍先生出席心苗亞洲十周年籌款晚宴暨心苗亞洲媒體企劃2018頒獎禮
    晚宴現場,逾300名來自企業、金融和社會界人士聚首一堂,回顧心苗亞洲過去十年的發展,並表達對一眾香港社企的支持。「心苗亞洲媒體計劃2018——一分鐘社企宣傳片大挑戰」是聯康集團於4月初贊助的活動,具體信息可參照過往文章 聯康集團贊助心苗亞洲媒體企劃2018,為社企發展添力。
  • 外媒:中國人不可能不用微信丨外媒說
    美國總統川普6日以「國家安全」為由籤署行政令,稱將在45天後禁止任何美國個人或實體與抖音海外版(TikTok)、微信及其中國母公司進行任何交易
  • 虛擬錢包與真實權力:馬來西亞電子金融建設與希盟政府政治訴求
    目前人民電子錢包註冊日期尚未截止,就筆者從1月15日至2月14日整理的馬來西亞媒體新聞報導觀察,雖然有民眾質疑人民電子錢包涉嫌收集個人隱私,但政府官員、零售商販和普通民眾對人民電子錢包的評價以正面積極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