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德國人的廚房不是一般的複雜。
各類廚房用具是我進房東家之後最先被告知的資訊之一,大概也用了一個月來適應不同的刀、兩塊玻璃砧板和三塊木頭砧板、大大小小的鍋具、不同材質的杯子、各種食物放進冰箱的規則,以及廚房裡需要分成5類的垃圾。
入鄉隨俗,更何況在弗賴堡這樣一個能源節約、對環境保護滲入血液的城市生活,我還是決心努力適應,畢竟這是我們很需要學習的地方。
食物?是什麼?
選擇一家超市,用心買來所有食材,當然,大多時候我會選擇中產階級喜歡去的EDEKA,看著被整齊排列的貨架,有序的貨品,以及國內少見的一大片販酒區,烹調從一開始就充滿喜悅。
而後,乘著電車回家,整理好購物袋裡的材料,看著食譜,按照步驟完成一份令人愉悅的餐品,原材料的處理、搭配、調味、口感、擺盤,到最後端上餐桌選擇合適的餐具,整個過程在房東的廚房內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那麼,我會做些什麼呢?
香煎咖喱茄子
白葡萄酒煎三文魚配燴蘑菇
茶葉蛋
梅菜扣肉
傳統福州荔枝肉
紅酒燉牛肉配蘆筍
燴麵
法式烘蛋
番茄肉醬義大利麵
香草烤雞
彩椒炒雞胗
上湯白菜
附加一個-房東太太做的homemade蛋糕
在進餐過程中,我也養成了一個『壞習慣』,雖然在德國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性價比、無人不養成的習慣 - 喝酒。從紅葡萄酒到白葡萄酒,香檳、冰酒、雞尾酒,還有最有名的德國各類啤酒,可以說在歐洲就沒有不適合喝酒的場合。
在家吃飯時來一杯,成為了不二的選擇。
弗賴堡當地產冰酒
當然,即便在弗賴堡,我還是經常到外面嘗試不同的食物,一周進2、3次廚房,享受這個過程,填滿一種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