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製作創意家飾、家具的領班陳世賢說,最受民眾歡迎的是能發出香味的樟木、檜木商品,不過一般木材也能透過不同手法,製作成裝飾瓶、時鐘,甚至是手機架等創意小商品,同樣受民眾喜愛。
陳世賢介紹說,目前工班都儘量往更環保方式製作家具,像是不上漆只上蜜蠟,製作時間會晚個兩三天。也儘量利用剩餘木材,過去只能丟掉的木材,現在都可做成拼接商品,物盡其用。
臺北市環保局資收隊能年年產出不同創意商品,幕後功臣就是創意木工班。資收隊2003年成立再生家具工廠,讓愛玩木頭的陳世賢,有機會將興趣與工作結合。
陳世賢說,每當在拍賣會上看見民眾對商品的喜愛,就覺得這份工作很有意義。自己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玩木頭,但根本不懂該如何製作家具、家飾,直到木工班成立,他才開始學習專業技術。雖是半路出家,但他毫不馬虎,一路上邊做邊學習,不只是常見的木製家具,更嘗試各種不同拼接、榫接技術,突破以往對木工的既定印象。
陳世賢說,每次送進工廠的漂流木、行道樹等,不僅模樣奇形怪狀、木材狀況也都很不好,但透過與隊長、隊員們一同討論、激發創意,製作出各式各樣獨特商品,最後在特賣會上得到民眾喜愛,就覺得一切辛苦都很值得。
陳世賢坦言,他最驕傲的就是木工班用輪框製作出椅子、書架等家具,都是臺北市環保局獨有的商品,能將本來廢棄的輪框、木材等重新利用,讓他覺得這份工作很有意義,「不只是來這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