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農曆七月~
庵埠各鄉裡都會進行普渡!
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個普渡的時間表~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收藏起來!
農曆七月十一:外文
農曆七月十五:陳厝街 寨內
農曆七月十七:梅溪
農曆七月十八:潘隴
農曆七月十九:四鄉陳 馬隴等村
農曆七月二十二:郭隴
農曆七月二十三:文裡
農曆七月二十四:莫隴 官裡
農曆七月二十九(七月最後一天):大幹 劉隴 潘隴 霞露
庵埠習俗之普渡
農曆7月15日中元節,在舊社會潮汕城鄉普遍大辦施孤。但施孤的日期不限於這一天,7月15日前後甚至7月內都可以。
傳說7月整個月,「陰府」的「地獄門」開放,地獄裡的孤魂餓鬼可以走出挨飢忍餓、慘遭折磨的「地府」,到人間享受香火。有「7月1日開孤門,7月30日關孤門」的俗談。潮人把7月15日作為施孤的正日,故也稱這一天為「鬼節」,而把7月稱為「鬼月」。
以前,人們對七月總是懷著一種恐懼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年紀大的人,深信夜幕降臨之後,幽靈就會四處飄蕩。許多家庭,不準孩子們夜間出家門,偶爾家中有人患了急症,往往懷疑衝撞惡鬼,於是禱神拜佛,祈求驅邪祛病。由於人們相信鬼的存在,對度鬼節也就更誠心了。
潮汕各鄉村在這一天,往往於村頭巷口搭起高棚,設起普渡壇。普渡壇中央懸掛著「盂蘭盆會」的橫幅或三官大帝像。在壇前方擺上下兩層桌 子:上桌放一個鬥燈,下桌放神像、香爐之類。鬥燈內放白米、銅鏡、古 劍、小秤、剪刀、尺……以示避邪。壇前放一排長桌,供民眾擺牲禮用。 差不多到中午時刻、家家戶戶都挑起三牲、面餜、水果等來祭祀,法師高 坐祭壇之上,搖鈴誦經。當誦完一遍後,便將座邊的面餜、大米撒向四方。 這樣反覆做幾次,這種儀式稱為「放焰口」。
「焰口」傳說是印度的一種餓鬼的名稱,這種鬼喉如針大,而且能放出火焰。法師誦經是使他們的喉 嚨擴大,能咽得下食物。在法師撤面、米時,圍觀的人必一哄而搶。據說, 搶到這些東西意味著有福氣、財氣,特別是那幾個重達一斤多的面餜,更被認為是大財氣而成了搶的對象。
過去,人們生活貧困,這些搶到的東西 往往被人們帶回家當口糧。現在口糧富足,人們便帶回家去餵豬。據說, 用這些東西餵豬,能使豬日大千斤夜大八百。潮汕俗語說:「放掉面桃去 搶餅,面桃無了餅也無。」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當法師撒下餅時,搶到面 桃的往往放下面桃去爭奪餅,結果面桃被人撿走,餅也搶不到,兩頭落空, 過去,也有在高高的施孤棚上放一些祭品,祭完讓人去搶。於是,這些東 西成了生活貧困者的搶奪目標。當鞭炮聲響,他們往往奮不顧身,而身體 贏弱者往往只能望著施孤棚干著急。小規模的普渡則是在午後。午後,人們抬凳搬桌,放在家門口,然後將祭品放在上面。祭品上遍插香火,並且 將香火插滿溝邊路旁,意思是遍濟四方的意思。這些香火是祭祀「孤爺」 (孤魂餓鬼的美稱)的,不允許小孩亂動。
本文信息由@庵埠吃喝玩樂整理
如有遺漏,歡迎繼續補充。
直接聯繫小編即可
小編微信號:chaoanzhongji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