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簡稱「修女樓」),位於山東濟南歷山路47號院內,是濟南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總面積約1700平方米,總重量約2600噸。
6月10日11時許,百年修女樓平移正式開始。在10列平板拖車全進入修女樓底部後,十輛大型液壓平板拖車,將由數據線串聯起來,統一由一人操控。「搬家時」,整個建築先向東平移50米,然後轉向20度,再北行26米。經過82分鐘的「移步」後,濟南修女樓正式安家歷山路與東關大街西南角,在100多年後有了新家。來源:濟南都市頻道
目前,整個修女樓平移已到位,正開展精確微調。據齊魯晚報報導,這是國內規模最大文物建築的車輛移位工程,前期經過了8個多月的精心準備。
另據山東建大工程鑑定加固研究院設計所所長夏風敏介紹,雖然此次採用「建築物拖車平移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對修女會院進行平移保護,但該建築歷經百年,老化、風化較為嚴重,因此他們在前期除了對託盤結構、車輛性能等方面進行了精密測算,還對整個修女會院的外牆和內部進行了加固處理,以防止平移過程中出現崩塌等情況。
中新社記者 梁犇 攝
歷史上的修女會院曾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建築群落整體橫跨在一條南北走向的排洪河道上,由兩座小石橋連接,它的範圍包括歷山路47號院、原花園莊小學和旁邊的一個小工廠。
文史專家雍堅介紹,當年的修女會院包含了安老院、孤兒院、診療所、刺繡廠等等。
來源:濟南都市頻道
後來,修女會院一度成為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創辦的淑德女中,它是近代濟南歷史上一所著名的私立中學。文史專家雍堅說,淑德女中在教育史上是值得一提的,它和同時期的另外一個學校,是最早使用鋼琴教學的一批學校。
1948年濟南迎來新生,各類學校經歷了整合,淑德女中和位於山大洪家樓校區內的懿範女中併入了黎明中學,之後遷到泰安,是山東省泰山中學的前身。
1952年,這座建築併入濟南市立教養院,1958年前後成為山東省第一革命殘廢軍人速成中學分校的校舍。
此後,歷山路47號院被移交給山東省教育廳長期使用,教育廳證書辦公室在修女會院辦公。過去山東省的高考試卷印刷好後,就是從這座樓發出的。
中新社記者 梁犇 攝
據齊魯晚報報導,山東建築大學工程鑑定加固研究院院長、山東建固特種專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鑫教授表示,修女樓所處位置地坪較低,無排水系統,雨水無法正常排出。在雨季,院內經常積水,水位高時雨水會倒灌進入修女樓。
「周邊建築拆遷後,修女樓現址為擬新建的棚改安置房建築物中央,與城市建設發展不協調,不利於城市的更新改造,對文物本體的安全和長久保存更是存在著諸多不利因素。」
正因如此,山東省政府作出同意濟南市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遷移工程的批覆。遷移工程要與文物本體修繕工程統籌實施,避免對文物的二次幹擾。
推薦閱讀☟☟
來源:中國新聞網
點擊加入【安徽省總工會粉絲群】
部分內容與圖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覺得文章不錯,記得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