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公元1世紀,基督教的興起,使得歐洲各地開始禁止刺青,但在中東和其他地方的人們不以為然,仍保留此風。
歐洲人開啟了探險時代,有幸與美洲的印第安人及玻裡尼西亞人接觸,再次在這些民族中間發現刺青。於是,受玻裡尼西亞人影響,
為歐美海員身上刺花的刺青館出現在全世界許多口岸城市。
歐美刺青的前身是水手刺青,英文「tattoo」就來源於庫克船長遠洋航行到達的島嶼「大溪地」的名「tatau」,因為當時島民們身上都有可是各式各樣的圖案。
遠洋航行的水手們在身上文上圖案,既可以記錄下他們沿途難忘的經歷和見聞,又可以作為有特殊意義的護身符,保佑他們安然無恙。
例如在手指上文「hold fast」(牢牢抓緊),可以保佑他們操縱船時手指有力、握好方向。
19世紀晚期英國上層社會男女曾流行文身·
美國成了刺青新圖案的產地。特別是美國刺青圖紙傳播各地之後,表現航海生活、軍事內容、愛國思想、浪漫情調和宗教熱情的主題,在全世界都趨於標準化。
那時候老美的大爺大媽,都是刺青愛好者,酷斃了,比你還豁得出去。動不動就來個全身,越多越好。我的身體在訴說著我這一生的故事,我經歷的戰亂,我失去的愛情,我生命中那些殘缺的美好,和我所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而這些題材與內容,以及紮實的線條且並不追求寫實的大膽風格,
演化成了現在我們熟識的old school刺青。
一絲復古情懷,多樣化的元素,成塊鮮明的色彩對比,
尤為受到當下刺青愛好者的追捧。
當然,這種「你爸看了會沉默,你媽看了會流淚」的刺青,受眾度在國內依舊局限,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用歷史和藝術的角度去理解刺青。
管它呢,老子最酷。
old school素材賞析
墨吉刺青
嘗鮮價:200RMB~600RMB
如果你看到這些圖的時候,有一點震撼和心動,maybe,你就是與我志同道合的那個不拘一格的「後生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