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整體顯示器市場成長趨緩,但在大陸新興品牌以及數字廣告牌等新應用帶動之下,冠捷今年仍將維持成長表現。冠捷總裁宣建生昨(6)日指出,今年出貨要挑戰7,000萬臺(含監視器與電視)的目標。雖然大股東中電熊貓新的8.5代線產能開出,不過今年仍然有超過半數的面板向群創、友達採購。
冠捷去年穩居全球顯示器市場龍頭,年營收超過120億美元,出貨總量高達6,800萬臺。宣建生表示,公司維持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也就是ODM、OBM並行,今年總出貨量要挑戰7,000萬臺。其中液晶電視出貨將從去年的1,700萬臺成長到2,000萬臺,主要成長動能來自於海爾、創維等中國本土品牌、以及樂視等新興品牌的代工訂單。至於監視器、AIO出貨則是持平,今年監視器出貨預估4,900萬~5,000萬臺,而AIO出貨預估200萬臺。
品牌經營方面,集團旗下有AOC和飛利浦兩大品牌,在歐洲市場受到大環境影響,營運比較辛苦,但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則是超出預期。在監視器品牌經營更是打造專業的品牌形象,近年AOC品牌監視器居中國市場龍頭,飛利浦市佔排名也升至市場第二位。
宣建生表示,冠捷在大陸有10幾個工廠,製造據點遍布波蘭、俄羅斯、巴西、墨西哥,但是根仍然留在臺灣,臺灣總部有2,000名員工,從事研發、產品開發、採購和營銷。此外,零組件採購也依賴臺灣,今年有逾半數的面板由群創、友達供貨,聯發科、晨星等晶片廠也是重要的夥伴。
宣建生表示,顯示器已經跳脫過去消費性產品的概念,在百貨零售、大眾運輸、乃至醫療等專業、商業應用愈來愈廣泛,相比過去液晶電視長達7年才換機,數字廣告牌應用平均3~5年就要更換,對供貨商來說是個很好的消息。冠捷近年來也開始耕耘數字廣告牌應用,今年規劃成立專責事業部,強化軟硬體整合,提升附加價值。冠捷副總裁李能松表示,去年數字廣告牌應用顯示器出貨大約35萬~36萬臺,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平均單價高達800美元,因此營業額達3億美元,預期今年還有30%~40%的高成長。[工商時報,記者袁顥庭/臺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