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的權威媒體產經新聞用《手遊「無間地獄」》這個有些刺激型的標題,表示了對手遊對社會影響的擔憂。
由於這個話題不但AOE到了所有手遊玩家,更是把當今異常火爆的《Fate/Grand Order》(命運-冠位指定)當作例證,一時在網上引起了玩家們和吃瓜群眾的廣泛討論。
報導稱,一位25歲的大學畢業生,在經歷就職失敗,打工後身體不適而在家休養的時候。迷上了FGO這款手遊。與一事無成的現實不同,這個遊戲讓他感覺到了自己的偉大,從而沉浸在了這種優越感之中。當然為了維持這種優越感,不斷的抽卡是必不可少的。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角色,為了成為假想世界的英雄,他把手伸向了父母的信用卡。於是不知不覺間不到一個月的功夫就刷掉了父母信用卡上130萬日元的限額。
「因為使用的不是現金,所以用的時候感覺不到真實的罪惡感。」他說。
據調查,手遊玩家中有24.3%的人在遊戲中有過氪金經歷,其中氪金得目的約半數都是為了得到想要的角色或者道具。雖然遊戲系統中現在增加了一些氪金限制保護,但是要得到想要的角色就需要高額的投入這一點卻沒有改變,遊戲氪金引發的社會問題也日益嚴重。
FGO的抽卡界面
最後,產經新聞援引了對手遊有「無間地獄」評價的網癮治療師的話作為結束: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時期被(遊戲)荒廢掉,對遊戲的管制有必要考慮一下了」。
對此,日本的網友們是怎麼看的呢:
沒什麼可說的,有問題的是本人的意志力,跟遊戲系統沒什麼關係。有這功夫不如批批老虎機。
我一直覺得這種指責很奇怪。FGO就算沒有很強力的角色也能玩。我是除了福袋以外從來不氪,很正常的工作,結婚生活,假期海外旅行啥問題都沒有,只是因為有這種人的存在還是設置抽卡封頂上限比較好。
瞄準判斷力低下,可支配資金少而且容易上癮的年輕人這就是「惡」。我覺得應該對他們從手機的使用上就進行管制。
FGO運營看了可能會說:「說得好,下個角色就出閻魔王吧!」
道理我都懂,不過還是一邊說著垃圾遊戲一邊玩。
當然,這種刷爆父母銀行卡的事情現在在國內也時有發生。中國雖然「躲」過了一波主機遊戲發展的高潮,但因為手遊的出現而跟其他的遊戲大國站到了同一條跑道上,於是也幾乎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在我們很多人的認知中,日本的遊戲行業發展歷史悠久,政策相對開放,整個社會對遊戲的認知程度應該也比較高。但還是經常能聽到很多對遊戲批評聲,對一些遊戲引發的社會問題也好像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跟其他的娛樂手段、藝術手段相比,電子遊戲的歷史實在太短,發展的形式和方向也都變幻莫測,而現在的很多成年人成長過程中甚至根本沒有接觸過遊戲,對遊戲理解的偏差和非議也就不難理解。
同時,像手遊這樣的新生事物的出現,確實容易產生很多的矛盾和問題。但終歸遊戲只是這些問題的載體,是矛盾的外殼。年長的一輩在批判無良廠商和精神鴉片的同時,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合格的父母,有沒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