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品燻燒過後留下的灰燼,就叫做「香灰」,但是很多人在香品燻完之後即扔掉倒掉香灰。真正玩香的人對香灰倍加珍惜,會把香灰攢起來。
第一,玩香講究暖爐。香灰繼續保留在香爐裡面,不但令香爐香氣不間斷,而且在新的香品焚燻時,令到香氣更加濃鬱,雋永流長。
第二,香灰攢起來可以用作底灰。
使用香碳薰香或香篆時,將點燃的香品放到未經使用過的香爐時,是極易熄滅的,這是因為全新的香爐材質是不易燃的。將香爐底部鋪上一些香灰,再放上點燃的香品,就不易熄滅了。
此外,香灰還可以用作高級的肥料,施於高檔的室內盆景的土上。
香灰有一種為祭祀用香燃盡之後的灰,還有一種是藥用之灰。對外用香灰而言,醫家有不同觀點。對藥用之灰,多入輔料或配伍使用。
普遍意義上的香灰,部分醫家認為可用於金瘡刀傷,又稱"千人也",取其承千萬人發也之故。《本草綱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藥":金、敏、竹、木傷記載外治有用香爐灰。其後"王部"香爐灰有"跌扑金刃傷損,卷之,止血生肌,香爐岸主濟瘡。"其所著《集簡方》(現不見存,有輯佚本)有治刀斧傷的用途。
在民間,除了喝香灰治病,香灰還會被用來止血。
魯迅《祝福》中這樣寫:「她就一頭撞在香案角上,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鮮血直流,用了兩把香灰,包上兩塊紅布還止不住血呢!」
2016年以中醫為主題的古裝劇《女醫·明妃傳》中也有這樣的情節:女主角談允賢去庵裡祈福時,聽聞許多百姓前來求香灰,用它止血治病。
那麼,香灰止血靠譜嗎?
香灰是燃燒後的產物,含有豐富的鈣離子,當傷口流血的時候,如果在傷口抹上香灰,那麼以碳酸鹽的形式存在的鈣離子會在血漿中釋放出來,參與傷口的凝血機制,加快傷口的癒合。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香灰對血液凝固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藥用灰醫書記載比較少見,存於明清醫籍中的有安息香灰、降真香灰、乳香灰的記載。《普濟方》"卷二百七十六諸瘡腫口下注瘡"記載了乳香灰的使用:"治多年不效者:乳香灰、人胥灰、輕粉、淡萊(等分),上為細末。先將槐柳條煎湯洗瘡淨。用藥捲貼之。"
僅僅是外傷中對香灰使用就有兩種態度,對於服用香灰,民間多有卻諸邪病的傳說,對於這種觀念,明清醫家一致反對。生病之後不求醫藥,反求鬼神,濫服香灰,後果如何呢?
事實上,「敬神」燒的香,是用柏木、柳木或杉木等木屑、葉屑和榆樹皮磨成的粉,加上少量的檀香、芸香粉末、人造香精、玫瑰紅、金黃等製成的。
這些東西燒後剩下來的灰,主要含鉀的成分,跟一般草木灰差不多,是不能治病的。
更為嚴重的是,人若大量服用含鉀的東西後,還會引起心臟衰弱和中毒性腸胃炎等病症。
— END —
傳統醫藥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
「養生香製作技藝」
項目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