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大省。在外界看來,各種豐富的礦產資源把山西打上了富庶省市的標籤,這裡有數不清的拉煤車夜以繼日,看似快速發展的GDP其實也存在著嚴重的經濟失調,繁華的表象下也有無數的心酸等待被溫暖。
冬天,是燒煤的季節,車子剛駛入興縣縣城遠遠的就看到一排排參差的煙囪排列開來,白天稍好一些,一到夜晚,沉默的煙囪競相排起了濃霧向四面八方張牙舞爪開來。原本泛藍的天空逐漸被灰暗蒙上,空氣裡開始瀰漫燒焦的味道……
雅膳餐飲這次公益的目的地是離太原有三百一十公裡的興縣裴家川口小學。
習慣了北京味的霧霾,山西味的厚重著實讓人咽喉發癢,但是這裡的孩子們已經日復一日的呼吸了好久。作為一個餐飲企業,對於先天的工業傷害無能為力,但是卻能在有限的基礎上為孩子的吃飯問題出一份力。
12月27日,馬上要過年了,我們也走進了這個只有16個孩子的的簡陋學校——裴家川口小學,沿著坑窪的黃河邊從興縣僱車將物資拉到學校已經天黑了,匆匆卸下物資,沒來得及跟孩子們打個招呼就又匆匆的返回住地了。
第二天,天公作美,難得的看到了一絲藍,拎上大包小包的肉,蔬菜等各種食材,我們又出發了,陽光下白天的學校清楚的躍入眼前,一排灰色簡陋的窯洞,一個連學校名字都看不清楚的門頭,16個淳樸可愛的孩子。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所以學校也是住宿制,孩子們不僅在這裡讀書學習,也在這裡玩耍生活,是學校,也是家。
來的時候一二三年級正在上課,因為師資有限,低年級的孩子在上課,高年級的學生就在另一個教室裡自習。與低年級一牆之隔的就是學校的廚房,偌大的廚房,只有一個磚土砌起來的灶臺,灶臺上切菜,灶上煮飯,孩子們的一日三餐就是在小小的三寸之地。
儘管天寒但心熱,馬上到中午了,為了趕上孩子們的午餐,大家兵分兩路,這邊幾個幫著安裝昨夜拉來的廚房設備,那邊兩人幫著老師切菜做飯,對於雅膳來說,我們能做到的也有能力做到的就是給孩子們一個放心的廚房,一頓營養的午餐。我們希望孩子們在每天學習的時候,能夠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飯,這是一個餐飲企業的責任,更是我們的衷心期盼。
電炒鍋,蒸櫃、電餅鐺、工作檯、和面機、電飯煲……這邊設備安裝的差不多了,那邊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也出鍋了,伴隨著老師一聲「下課」,孩子們拿著各自的飯碗,熱鬧的在廚房口排起了長隊。
除了能給孩子們一個保證健康的公益廚房,我們也想力所能及的給一些家庭困難的孩子們一些幫助。校長也熱心的向我們講述了孩子們的情況。
軒軒和蘭蘭一個七歲一個五歲,姐姐扎著兩個麻花辮,妹妹戴著個小帽子,兩人在一個班,母親有精神病,校長說兩個孩子也有些遺傳,平時不說話,周六日會早早的來學校,因為家裡的飯沒有菜。看到姐妹倆小手凍得通紅開裂,想過去給孩子們拉上衣服和鞋子的拉鏈卻發現原來早已經壞了,破舊的小紅皮鞋不知道穿了多久了,連雙襪子都沒有。
程程的爸爸在一次外出打工時被磚機扎斷了右臂,家裡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沒人做飯,程程最高興的就是在學校的時候,因為學校有飯吃。
小樂已經14歲了,身高將近一米七,才上三年級,校長說,爸媽離婚了,爸爸曾帶她出去打過工,在那邊上過一段時間的學,但是爸爸工作不穩定,輾轉多地後又回到了村裡,但是回來後,小樂跟不上課,只能重新開始讀。
山裡水資源短缺,做飯的水需要老師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所以幾個孩子除了能回家的一兩個,剩下的全是黑黑的小手小臉,問到多長時間洗一次澡,孩子們掰著手指有說去年的,有說夏天的,有說不記得的。
新年快到了,因為提前跟校長聯繫過,所以我們也給孩子們精心的準備了新衣好讓孩子們無懼山裡凜冽的寒風。
回京的路上,我們感慨萬千,這一次公益行動,學校的情況是遠遠超乎我們想像的,一次走訪,能給到孩子們的幫助畢竟有限,新年過後包括以後,我們都會持續關注學校近況,讓愛心廚房發揮最大的價值。同時「愛心廚房」一直在路上,來年雅膳餐飲會在今年的基礎上,擴大愛心廚房公益項目,走到更多的地方,幫助更多的學校,讓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得到物質上的支持和心靈上的尊重。
我們都是「愛心廚房」的造夢者,
用愛做菜,用心烹飪,
為需要溫暖的人們送上一份熱情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