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不了了,過不慣山下的生活。」對於「彩虹」夫婦來說,阿爾泰山深處的禾木村就是家,這裡有牽掛的親人,有離不開的鄉愁。因為邵長虹、於彩霞夫婦二人的名字組合裡有「彩虹」之意,牧民便習慣叫他們「彩虹」夫婦。
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禾木村位於阿爾泰山區喀納斯河與禾木河交匯的山間盆地。冬日的禾木村被皚皚白雪包裹著,雖然好多店鋪都進入了冬季歇業期,但「彩虹」夫婦的龍泉超市為了便利牧民,四季營業。
冬季,超市暖爐升起青煙,一天的營業就開始了。
龍泉超市臨街,30平方米左右。超市雖小,商品卻琳琅滿目,吃、穿、用一應俱全。商品的價格除去運費成本,與縣城幾乎無異。
今年50歲的於彩霞說:「我是靠這兒的牧民幫襯起家的,價格賣得合理,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17年前,剛剛離婚的於彩霞帶著兒子來到禾木村,為了養活孩子,身無分文的她趕著從牧民家借來的馬爬犁,拉木頭、蓋房子。從起初賣兩角錢的泡泡糖到現在的超市百貨齊全……回憶過往,於彩霞的眼角溼潤了。
「我老婆就是這樣的人,平時咋咋呼呼的,但心腸軟。」2008年,邵長虹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於彩霞,因為彼此都有好感,第二年他們結了婚。
他們在禾木村安了家,通過和牧民的日常交往,不僅學會了哈薩克語、圖瓦語,還會烤制饢餅、炸包爾薩克等傳統美食。夫婦倆慢慢和當地牧民熟絡起來。
因為「彩虹」夫婦的熱心腸,牧民們都喜歡來他們家的超市坐坐,圍著暖爐喝著小酒拉家常。龍泉超市從有收益開始,就常備些現金方便牧民急用,夫婦倆常說:「救人的事咱不能不管!」
得益於禾木村旅遊的發展,牧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超市的備用金幾乎不再啟用,「彩虹」夫婦也在禾木村瑣碎的生活裡,尋找著被需要的新方式。
牧民巴哈提和妻子來超市買日用品,結帳時順手就把手機遞給了邵長虹。「網上支付很方便,但很多牧民不會用,就需要我們來操作。」56歲的邵長虹笑著說,他很喜歡這種被信任的感覺。
雖說網上支付成了主流,但在龍泉超市記帳簿也是主流。禾木村是牧區,牧民大都分散居住,買東西有時會忘記帶現金,下山不易,回家拿又不方便,便會記帳。龍泉超市的記帳簿,一家一頁紙,貼上名字,月底結算,方便牧民的生活。
今年是「彩虹」夫婦結婚第十個年頭,夫婦倆商量著邀請老家的親戚朋友一起到禾木村,嘗嘗牧民自家的山羊肉,賞賞美景、唱歌跳舞,好好體驗一下「中國第一村」的魅力。
「彩虹」夫婦說,起初,他們為了尋找生活的出路上山,如今,他們為了尋找生活的價值留下。(阿勒泰地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