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在《醫師報》、《中國醫學人文》雜誌編委會暨特約通訊員論壇上,40餘名醫院宣傳人員新加入到中國醫師協會特約通訊員隊伍,同時評選出2018-2019年度20名優秀通訊員及36項優秀作品。
優秀通訊員代表領獎
優秀作品代表領獎
「人文本身就是一個前沿的探索,它是時代的呼喚,我們沒有模仿的對象,只能且行且學習。」《中國醫學人文》雜誌副總編趙美娟教授表示,當今,在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在閱讀量如此巨大的情況下,我們的報刊能做到讓讀者覺得值得讀、有吸引力,這就需要在座的特約通訊員的支持和努力。
「張雁靈會長曾反覆說,報刊報導要有溫度。我理解的溫度就是在學術和通俗之間找一個結合點,兼具故事性、學術性和可讀性,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這也是我們的目標。」趙美娟說,古有言:「立功立德立言」,而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立言,最終都會成為歷史保存下來,這是一份神聖的工作,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發展,使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個平臺,共推醫學人文事業發展。
「想要辦好報刊離不開各位專家的支持,協會領導對此非常重視,甚至由張雁靈會長親自掛帥。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明白,要辦好報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國醫師協會編輯部主任王德表示,第一,要加強策劃,怎樣把優秀的稿件吸引到我們的報刊上,這需要大家集思廣益,充分策劃;第二,加強主導,在稿件和發行等問題上,希望大家踴躍提出意見和建議,查缺補漏,揚長避短。也希望各個通訊員請醫院積極訂閱我們的報刊,在獲取信息的同時,也督促我們改善工作。第三,進入信息化時代,新媒體為我們帶來了巨大衝擊,向數位化的轉型已成為一個大的趨勢,如何利用網際網路,利用新媒體來推進宣傳工作,正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事情。
中國醫師協會李松林秘書長參加會議並表示,參加會議有兩點感受,一是非常受教育,在座各位為醫學人文發展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讓我學到很多東西;二是感謝不同領悟不同學科的同事為我國醫學人文事業發展辛勤的工作。
「有一句歌詞是軍號已吹響,鋼槍已擦亮,行裝已背好,部隊要出發。那麼如何做好工作值得我們思考。」李松林指出,首先,要做好規劃。規劃好研究方向、隊伍建設、相關培訓,以及報刊每一期的主題和方向。其次,要打好基礎,醫學人文的發展絕不僅僅是一個人文,它還包含哲學、歷史、學科發展及研究。只有耐住寂寞,打好基礎,醫學人文才會有大發展。再次,要重視傳播工作,毛主席曾說,讓哲學家的哲學從課堂上和書本裡解放出來,醫學人文怎麼讓大家接受?怎麼能傳播到百姓中間,而不是自娛自樂?最重要的是讓廣大人民了解這個工作。最後,協會有一報一刊:《醫師報》和《中國醫學人文》雜誌,希望這一報一刊能承擔責任,做好傳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