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在大張旗鼓地舉辦婚禮的前夕,新娘卻發表公開信表示根本沒有認同過與對方結婚,絕不會出席婚禮。中央美院美術館近日就遭遇了類似的尷尬。
▲ 安塞姆·基弗作品《莉莉絲在紅海》
德國藝術家安塞姆·基弗在中國美術界影響很大,許多著名的中國藝術家作品上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央美美術館將舉辦「基弗在中國」特展的消息自然也是一件引人關注的事。不料,在開展前夕,基弗以及基弗的代理畫廊白立方先後發表反對聲明。央美美術館最後還是堅持舉辦這個展覽,有點像一場只有新娘婚紗卻沒有新娘的婚禮。
於是,央美美術館被輿論打臉打得暈頭轉向:人家基弗不願意,你還強行舉辦畫展,王老虎搶親啊?懂不懂國際規則啊?
作為局外人,我並不了解內情,但覺得基弗「拒婚」事件不能這麼簡單地理解。
我最早是在網上看到「基弗在中國」展覽9月份在南京百家湖美術館舉辦的消息,看到了主辦方中以收藏「豪舉」著稱的某房產商身影。我八卦地搜索了一下不了解的幾個主辦方,看到一家起著高大上德國名字的藝術機構,總覺得這家機構的氣質太對中國的路子了,讓我聯想到在外國專為中國遊客創辦的旅行社……
然後又看到展覽的作品主要來自收藏家。於是就更顯著地感到這個展覽背後的商業動力。對藝術展覽背後的商業動機我沒有任何的褒貶。從安迪·沃霍爾、博特羅到基弗,西方的藝術家、藝術機構試圖通過展覽,吸引正在蓬勃崛起的中國藏家,進入中國藝術市場,這都很正常。
從商業的角度,就不難理解白立方和基弗的反對。一個收藏家收藏了某個藝術家大量的作品,既是對藝術家的巨大支持,也可以是殺傷力極大的定時炸彈,尤其是當藝術家在與新的代理畫廊進行重大市場布局時,老藏家試圖藉機搶著出貨獲利套現的話,那是件非常頭痛的事。白立方和高古軒都是當今西方具有霸主地位的畫廊老大,幾乎意味著它們做哪個藝術家,哪個藝術家就能進入藝術史,就能名列藝術市場排行榜前列。它們當然容不得這種「搗亂」。這份聲明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威嚇住試圖接盤的中國收藏家,如果你接手這批藏品,從藝術家本人到西方藝術市場的整個關係鏈都不會給予支持配合。中國「收藏家」,你懂的,有幾個是真的為了收藏呀?所以說這招極狠,但真正想對付的不是央美美術館,而是那想搶跑道出貨的收藏家。
中國的畫廊主普遍面臨這種情況,就是他們的買家紛紛轉身變成了賣家,成了經濟實力和藏品實力都勝過他們的競爭者。不過,中國的畫廊沒有白立方、高古軒的強勢地位,根本操控不住藝術家,更操控不了其他。
基弗事件不是簡單的打誰的臉,從中我們應該思考,作為重要藝術公共平臺的美術館該如何更專業更謹慎地甄別選擇合作者;我們應該怎樣保證公共藝術機構的學術客觀,避免商業對藝術的過度操控;如何界分收藏家與畫廊的市場權利責任;資本正以非常強勢和霸道的方式操控著藝術領域,從藝術家個人到公共輿論、藝術評論和美術館及公私收藏者,我們怎樣才能避免其負面作用,以保證藝術家的自由公平發展空間以及公眾對藝術欣賞應有的共享權利。
▲ 安塞姆·基弗作品
▲ 白立方呈獻安塞姆·基弗個展
▲「基弗在中國」展覽現場(中央美院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