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核電企業看好在華發展前景

2021-02-15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

法國核電企業連續三年參展進博會 放眼未來 精誠合作

法馬通中國區總裁方瑋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4日晚在上海拉開序幕。法國核電企業法馬通中國區總裁方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法馬通連續三年參展進博會,通過這一平臺,不僅看到了中國在應對挑戰、抗擊疫情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更看到了中國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這讓外資企業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方瑋表示,法馬通在「十三五」期間參與了廣東臺山核電廠1號和2號機組、「華龍一號」福清核電5號機組等重大建設項目。這些項目為中國減少碳排放、降低單位GDP能耗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方瑋表示,很欣喜地看到,中國的「十四五」規劃目標明確,生態文明建設要實現新進步,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作為全球核能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法馬通一直倡導並踐行清潔、安全、經濟的低碳能源,未來還將繼續助力中國綠色發展並積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據悉,法馬通參展本屆進博會的主題為「美好生活,核你共建」。法馬通希望通過本屆進博會向中外業界展示其核服務、核燃料、重型設備製造等高端技術裝備和創新解決方案,並著重展示後疫情時代企業的恢復力。此外,法馬通還著重展示了其在核醫療領域的發展,並希望在這一領域與中國有更多合作。

相關焦點

  • 法國核電事業,寄托在中國身上?
    法國EDF是EPR背後的推動者,他們希望廣東臺山核電的完工,能成為一個轉折點,以說服投資者,決策者和潛在買家,認為EPR反應堆仍能取得成功。臺山核電是全球四個EPR項目中進展最為迅速的地區,延遲最少。Olkiluoto將於明年投入服務,延遲十年,預算超過近三倍。
  • 【行業•法國世界核工展】法國:核電是我們的驕傲和經濟支柱
    2號展館,法國首屆世界核工業展覽在此舉行,近500家參展企業、7000多名專業人士、6場高層圓桌論壇、40多場商業推薦活動,構成了一場盛大的核能業界大聚會。作為核能大國,法國有超過2500家企業,近22000的人員從事著核能相關產業。核能發電比例下調,意味著相關市場的萎縮和員工的削減。此次展覽會主辦方——法國核工業出口商協會,成立於去年2013年7月,不難得出,近期,法國的核能技術、設備、人才等對外輸出將是法國核能戰略的重點方向,這可能是法國舉辦此次展會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 【圖說】法國核電去哪兒了?
  • 法國:核電大國的「點子」
    2014年,法國總電力裝機為129吉瓦,其中核電裝機容量達到63吉瓦(或49%)。核電是法國最主要的電力來源,目前共有58個核反應堆分布於全國各地(參見主圖)。2014年,核電發電量為416.8太瓦時(位列全球第二),佔全國總發電量的77%(位列全球第一)。水電和化石能源發電的裝機容量分別為25.4和24.4吉瓦,其餘還包括風電和光伏等少量可再生能源發電。
  • 日本核事故頻發,中國為何還敢大力發展核電?
    按照目前中國核電發展速度來看,預計未來5年內就能夠超越法國和美國,成為全世界核電機組裝機容量最高的國家,當前法、美兩國的核電機組裝機容量分別為6320萬千瓦和9930萬千瓦。 在看到中國核電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之時,許多民眾的內心是既自豪又擔憂。
  • 法國總理埃羅到訪臺山核電:「這是法中合作的偉大事業」
    12月8日,法國總理埃羅到臺山核電站參觀訪問。在在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翟雋、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中國廣核集團公司董事長賀禹的陪同下,埃羅率領的法國代表團一行聽取了中廣核對臺山核電站建設進展的介紹,參觀了核電建設現場,探望了臺山核電法方員工及家屬,並種下一棵象徵友誼的常青樹。訪問期間,埃羅難掩對臺山核電的讚美之情:「這是法中合作的一項偉大事業,我向中廣核以及所有參建團隊的員工致敬!」
  • 【頭條】交通銀行助推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成功落地
    近日,交通銀行深圳分行參與的中廣核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以下簡稱「HPC」核電項目)銀團保函成功開出。此次由交通銀行作為4家參與行之一,共同為中廣核集團開立期限4年的付款銀團保函,總金額達30億英鎊。
  • 日本核電出口走進死胡同
    以福島第1核電站事故為導火索,安全對策費用大幅膨脹,日本政府與民營企業攜手推進的核電站出口走進死胡同。在核電站新建項目無望的日本國內,縮小核電業務的動作接連不斷,新一代反應堆的開發也碰到暗礁,給日本支撐核電業務的技術維持亮起了黃燈。    土耳其的核電站新建計劃於2013年基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良好關係啟動。
  • 日本中國相繼退出,英國的核電工程為何淪為了「燙手山芋」?
    如今,英國這項和電站項目正在與法國協商,意要讓法國接盤這個項目,不過法國的技術能否讓英國滿意就不清楚了。英國的「燙手山芋」英國將此次和電站項目命名為Sizewell C項目,打算用200億英鎊投資來建造這一工程。日本日立集團是核電領域的龍頭企業,在核電領域中的名望不低於在飛機領域中的美國波音和空客。
  • 劉華會見美國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 向其介紹中國核電發展成就
    雙方就行波堆以及共同關心的核電安全與核電發展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劉華對比爾·蓋茨一行的來訪表示歡迎,並簡要介紹了中國核電發展現狀。他說,中國秉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雖然中國核電發展較晚,但具有後發優勢,並很好地運用了後發優勢。中國目前在建的均為第三代反應堆,同時也在積極開發具有四代堆特性的反應堆,比如高溫氣冷堆和鈉冷快堆。中國高度重視核安全工作。
  • 湯博:核電安全的基本問題
    六千萬年前,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從地球上絕滅,我們也不能排除在未來有可能還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把人類對地球的統治結束掉,這麼悲慘的前景擺在前面,那我們人類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我們看我們用災害來衡量安全的時候,不是說不可以,但是通常會給我們一個非常悲慘的前景,導致我們人類失去生活的希望。
  • 臺海核電:核電行業回暖,設備龍頭受益
    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二代半鑄造主管道、三代鍛造主管道/波動管、四代核電大口徑薄壁管整體彎製成型的主管道、一體化成型主蒸汽超級管道、主設備支撐、機械貫穿件、核容器鍛件、主泵鑄鍛件(泵殼、葉輪等)、堆內構件材料、燃料組件上下管座等配套產品的批量供貨能力。
  • 施耐德領先飛利浦|「全球可持續發展企業百強」公布
    )公布了2016年度「全球可持續發展最佳企業百強」排行榜(the Global 100 most sustainable corporations in the world)。  以下為照明電工企業情況:12.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 法國 電子設備 70.5%
  • 2020年韓國料理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韓國方便麵國內年複合...
    受社會環境與自身問題影響,韓料在國內的發展受到一定衝擊,但是憑藉韓國料理的發展優勢,韓國料理訂單在我國仍然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以方便麵為代表的一批韓國加工食品產品,每年複合增長速度超過20%。韓國三大方便麵企業(農心、不倒翁、三養)均進入中國市場,可知國內對韓料需求仍然較大。
  • 【法國】法中文化交流協會助力中國企業「走出來」
    中國駐法使館領事部一等秘書李成元,浙江省僑聯副主席卓旭光,歐洲青田同鄉總會會長陳少奇,歐洲浙江華人聯誼會會長詹永平,法國青田同鄉會會長孫少榮,法國浙江同鄉會秘書長林國勝,法國公羊會秘書長邊海峰,法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劉一彩等參加了座談會。劉一彩會長代表協會向邰紫鵬一行來法考察表示歡迎。
  • 〖鼓掌頭條〗日本宣布重啟核電 核電重啟漸行漸近
    2018年7月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最新制定的「第5次能源基本計劃」,繼續推進安全前提下的核電重啟。這一計劃還提出繼續推進核燃料循環技術路線的方針。福島核事故重創了日本核電產業,使其雄心勃勃的「原子能立國」計劃因此蒙上了一層陰影。但就目前日本國內的能源結構、政治形勢、核電外交等而言,放棄核電產業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 降低對華依賴!法國汽車巨頭宣布搬離中國!網友:開始向美日靠攏了?
    眾所周知,早在今年4月份,為了遏制我們的發展,美國和日本就開始動員在華企業,把生產線搬離中國,即使不能回到本土也必須搬離,為了鼓勵企業放棄中國市場,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比免稅收幾年,再比如支付全額加班費!在這樣優渥的條件下,一些小企業直接選擇了回到美國或者日本本土,或者搬到東南亞國家!但一些大型的美企和日企仍然沒有搬離中國的意思!
  • 【圖說】說核電成本高,其實主要是說美國歐洲,亞洲只是其三分之一
    根據英國能源技術研究所(Energy Technologies Institute)匯總了近年來美國、法國、芬蘭、英國、阿聯、日本、俄羅斯、韓國
  • 英媒:中英核電項目合作崩盤風險上升,雙方或逐漸「分手」
    圖為英國欣克利角核電項目施工現場。(圖片來源:新華社資料圖)中英核電合作緊密且互利互惠英國路透社報導,與電信領域的合作一樣,中英核電合作關係也十分緊密。正在建設的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就有中國企業的參與--中國廣核集團(CGN)擁有負責建設該核電站公司30%的股份,此外還有法國電力公司參與其中。
  • 日本核電不斷重啟,中國核電路在何方
    中國核電發展路在何方:2016 年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在重點任務部分提出「安全發展核電,推進沿海核電建設」,核電排在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電、生物質能源發電之後,位於天然氣發電之前。這一順序也體現了決策層對於發展核電的矛盾心態。一方面,核電作為最優質的基荷電源,對於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高端核電技術已成為提升「中國製造」、打造「中國創造」名片的標誌性工程之一。另一方面,福島核洩漏在世界範圍內對於核電產業的毀滅性打擊、輿論的巨大壓力,也使推進工作的阻力難以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