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日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
獨屬於人自己的生日
從古至今的這天
人們用各種習俗來「慶生」
而作為主角的「人」
亦會得到比平日
更充分的尊重和關懷
人日,人人生日
願我們每個人「生日快樂」
攝影|張小靜
說起人日,實際上早從漢朝開始,古人便在這天裡,以盛大且莊重的儀式來審視自己,也通過各種習俗為自己」慶生「,無論是皇帝、官員、老百姓,都要戴人勝、吃七寶羹,作詩、添燈、登高,人們懷著」以人為本「的關懷,以及對自然和天道的敬畏之心,把這一天過得非常有儀式感。
古時候的這一天,愛美的姑娘們醒來的第一件事,便是製作「人勝」。
她們剪彩為花、剪彩為人貼於窗上,或是將鏤金箔為人,戴在頭髮上,貼於屏風上。
蕭瑟的冬日裡,眼及之處綻放的金花,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漢宮春曉圖》局部
還要製作「花勝」,那是用彩紙和金箔做成的花朵。
人們將對親人好友的祝願,寄托在一片片小小的花紙裡,送給最關心在乎的人。
這天,人們對吃也分外用心。
要選七樣有特殊意義的蔬菜與米粉同煮,謂之「七寶羹」。
芥菜寓意平安吉祥,春菜寓意春風得意,韭菜寓意仕途發達。也許各地物產不同,所用的果菜也不同,但都一樣充滿祝福意味。
想想嚴寒冬日,一家人聚在桌前,分食一碗熱羹,不僅暖在脾胃,更是暖了內心。
攝影|張小靜
若這天天氣晴朗,定要約上三五好友登高望遠,親近自然。
古人興致上來,還會吟詩作對。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是隋朝詩人薛道衡的深情。
今年人日與春並,人得春來喜氣迎,是元代文人趙孟頫的活潑。
與重陽登高消極避禍的觀念不同,在這乍暖還寒靜待春來的時節,人們滿懷思親重誼、祝頌祈福之心,步伐裡滿是對新的一年無盡的暢想。
攝影|張小靜
除此,人日這天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風俗:北方要吃煎餅,祭女媧娘娘;東北要吃年糕,意味著年年高升;陝西人家要點一盞長明燈,許願人丁興旺;川蜀女子會在頭上戴小石子,是求子亦是祈福。
無論是哪種習俗,包裹在習俗裡的,都是細膩的溫暖情誼,最重要是祈盼人安。
漢時東方朔的《佔書》中就有:
初七人日,從旦至暮。
月色晴朗,夜間星辰。
人民安,君臣合會。
可見古人在這天裡也最重視人安。
去年疫情出現以來,親友團聚,高朋滿座,變得不那麼容易。金燦燦陽光下,大口呼吸新鮮空氣,更變成了極為奢侈的事。經過過去一年的忐忑,再沒有比如今此刻,所有人心中共有一個願望,祈盼」人安「。
攝影|張小靜
今天之後,假期便要結束了。
新的春天,也祝願大家帶著節日裡與親人朋友相聚的溫暖,和漫長冬日積聚良久蓄勢待發的能量,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
人日,祝你平安無事!!
來源 / 誰最中國
總監製 / 王瑋
執行主編 / 張燕
副主編 / 躍升
責編 / 張燕
光明日報 · 閱讀公社工作室
微信:yuedugongshe01 QQ:2223488253
版權聲明:【閱讀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