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當許多人還睡眼朦朧的時候,有一群身著制服的身影已經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每天深夜,當人們早已回到自己溫馨的家中時,他們還走在路上。他們就是奮戰在城市管理一線,保障整座城市環境容貌的城管執法隊員。
4月27日下午,黃山交廣全媒體記者跟隨屯溪區城管執法局的城管隊員俞冬玲體驗城管的工作。
俞冬玲今年47歲,從事城管工作已經有8年時間了,現在負責的路段是屯溪商貿城路段,上班的時間是早晚班7:00——12:00,18:00——22:30,中班:12:00——18:00,兩個班次輪流上。俞冬玲說:「商貿城這個路段商家眾多,365天,不管颳風下雨,每天工作的任務就是通過步行的方式,全路段巡查,看看戶外廣告是否審批?是否有商家店外經營?電瓶車是否亂停放?是否有流動攤點?地面是否有垃圾……」
俞冬玲帶著記者從商貿城外街到內街開始巡查,剛一到街口,她就發現有一家商戶把打掃衛生的工具放在店門口,俞冬玲和同事趕緊走上前,讓店主將打掃衛生的工具放回店面。
沒走兩步,俞冬玲發現路面上有香蕉皮和紙水杯,不知道是哪位路人扔下的,她趕緊走上前,撿起香蕉皮和紙水杯,扔進垃圾桶,她說:「這個如果不撿起來,造成路人摔倒,就不好了。」
俞冬玲一邊說著,一邊進行巡查,很快,又發現一處違規行為,一家商家將物品擺放到店外,城管隊員俞冬玲隨即上前進行勸說。
俞冬玲:「不要將東西放在店外。」
店主:「不放在外面,我沒地方放呀。」
俞冬玲:「你可以將物品放在店內。」
店主:「我店裡這麼小,怎麼放得下去呢?」
俞冬玲:「可你放在外面,影響市容市貌。」
店主:「我放在店門口,有什麼關係?」
俞冬玲依然很有耐心地勸說著:「這個是以卷閘門為界限的,超出卷閘門範圍都不可以的。」
一番溝通之後,店主終於不情不願地將物品搬進店裡。
碰到這種事,俞冬玲會不會很犯愁呢?俞冬玲告訴記者,「這種事對我們而言太常見了,幾乎每天都能遇到,部分店主和攤主在抗拒執法的過程中還有過激行為。有些攤主還和我們『捉迷藏』,勸完過不了多久就又擺出來了,只能這麼反覆地巡視,不停地勸導。 」
時間過得很快,50多分鐘過去了,根據「咕咚」顯示的數據,俞冬玲走了1.37公裡。
儘管走了這麼多路,可俞冬玲卻絲毫沒有放鬆自己的工作,依然一絲不苟地糾正著各式各樣的違章行為。剛管完出店經營,俞冬玲又發現,在一家店面門口,有一輛車停得不規範。在找不到車主的情況下,俞冬玲只能自己動手移車,電瓶車龍頭被鎖住了,很重,移動起來挺費勁的,可俞冬玲還是堅持將電瓶車移動到指定的位置放好。
又過了50分鐘,根據「咕咚」顯示的數據,俞冬玲走了1.07公裡。
兩個小時的體驗結束了,記者離開了體驗的崗位。回家後,累得飯也沒有吃下,便昏昏沉沉地睡去了,夢裡我一直在路上走走停停,整頓市容……通過體驗,才發現城管工作遠比想像中的要辛苦和瑣碎得多,檢查戶外活動手續是否辦理,戶外有損壞的廣告責令其馬上整改,看見哪裡有問題就要立刻處理,碰到市民的不理解,只能忍著受著,還要耐心勸導、講道理,一天下來口乾舌燥,一瓶水能一口氣喝了個底朝天。計步器上的數字真實地記錄了城管隊員的辛苦。
希望城管的工作能得到市民的理解,不要阻擾執法人員的正常執法,配合他們的工作。讓我們向這些可親可敬的、奮戰在自己平凡崗位上的一線城管隊員致敬!
撰稿 黃山交廣全媒體記者 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