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辯論學院參賽學生和導師合影,其中趙優嘉(左四)和周貝貝(左五)獲得冠軍,劉力凱(右二)和馮紀筠(右一)獲得亞軍。
大溫一批華裔中學生,在第33屆史丹福辯論邀請賽中脫穎而出、創下佳績,其中兩支隊伍的4名華裔學生,更是過五關、斬六將,以優秀辯論才能共同晉身決賽,分別奪得冠軍和亞軍的好成績。
歷時3天的辯論賽於2月9日至11日在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484名辯論精英共242個團隊參賽。
溫哥華辯論學院(Vancouver Debate Academy,簡稱VDA)派出6組共12個學生參賽,就美國是否應該向沙烏地阿拉伯售賣槍枝這一熱點話題展開激辯。各選手發揮出色,最終11班華裔學生趙優嘉(Yuki Zhao)和周貝貝(Elizabeth Zhou)在總決賽上戰勝同門選手劉力凱(Nick Li)和馮紀筠(Cynthia Fung),勇奪冠軍,後者則獲亞軍。此外,該學院其餘選手也晉身16強和48強。
研究備戰變半個沙特問題專家
趙優嘉表示,去年參賽時她曾經進入32強。今年為了贏得比賽,她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內容不只是加拿大和美國,還包括中國及俄羅斯等國家,有些不是英文的內容還需要翻譯,非常辛苦。不過,經過這一辯論賽已經變成半個沙烏地阿拉伯問題專家,感覺受益匪淺。她還說,參與辯論令她改變很大,從一個表達不清的女生變成了一個「很自信、很會說話」的人,也令她找到未來努力的目標,那就是要成為一名律師。
在斯坦福感受到名校的優秀
她的拍檔周貝貝則表示,至今仍無法相信自己獲得冠軍。她去年亦進入32強,但當時她的拍檔並不是趙優嘉,所以今年在短時間內與新拍檔磨合也頗具挑戰。她認為,辯論的魅力在於要提出與別人不同的意見,而不僅僅是簡單地認同。這可以拓展辯手的知識面和訊息量,培養更好的心態。
就讀10年班的亞軍同學劉力凱稱,通過辯論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交到很多朋友,史丹福一行更令他感到名校學生的優秀,以及他們對社區的投入。他希望自己未來也能像對方一樣進入美國名校就讀。
另一亞軍得主馮紀筠也表示,每次參加辯論賽她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她喜歡尋找獨特見解和解決方案的過程。目前就讀11年班的她,希望大學能夠學習法律專業。
■趙優嘉(左一)和周貝貝(左二)在辯論賽中與對手激辯。受訪者提供
文/圖 星島日報 記者王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