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成為鄉村醫生的方富光被安排到大龍潭鄉迭所村委會衛生所工作。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從事著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他始終沒有忘記黨和群眾給他的溫暖,以積極的工作態度回報家鄉人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拖著一雙殘疾的雙腿,走村串寨,為村民出診。為了方便外出給群眾看病,他學會了騎三輪摩託,村民們把他的三輪摩託親切地稱為「鄉村救護車」,靠著這輛「救護車」,方富光走村串寨,為急診患者出診、為村民體檢、做隨訪,幾年下來,摩託車都換了三輛。
衛生所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忙碌的,方富光一個人除了為周邊村民就診以外,還要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兒童計劃免疫工作、轄區內的衛生監督工作和村完小的校醫。剛來迭所村時,由於家長對打防疫針認識不足,造成該村兒童預防接種率不到80%,針對這個情況,方富光定期入戶,面對面,用活生生的實例向家長宣傳預防接種的重要性,無論颳風下雨還是烈日驕陽,都堅持入戶接種,從不遺漏,使迭所村兒童一類疫苗及時預防接種率達98%以上。方富光還堅持做到一個季度為患有慢性病的群眾做一次體檢,一年為65歲以上的老人做一次體檢。儘管很忙很累,但他一直默默堅持著,視病人如親人,因為他嘗盡疾病帶來的苦楚,所以不願讓更多人去承受。
2008年5月的一天,方富光接到鄰村的求救電話,一位老人在放牛時不小心從高處跌落。他一邊打電話叫救護車,一邊帶上藥箱趕去處理。因為病情很嚴重,他親自護送病人前往鄉衛生院、縣醫院、市醫院,一直陪在病人身邊,安慰、鼓勵病人,並把身上所有的錢全部拿給家屬湊了手術費,忙到深夜十二點將病人送進手術室,這時候他才想起還沒有吃晚飯,衛生所的大門也還沒有關……
方富光平均每天要看10個以上病人,雖然衛生所離家很近,但平時他很少回家,中午飯都是姐姐送到診所,他說:「看病輸液時,醫生必須要守著病人,不能走開。再說農村裡的人起床早,每天早上6點左右就有人來看病,有的甚至半夜上門求醫。」當地最遠的村子距離診所有6公裡多的山路,如果遇上下雨天,方富光只能拖著殘疾的雙腿,踩著一地泥濘推車上坡。方富光說:「那些年,每次騎車外出看病,除了藥箱,我還會多帶一把鋤頭,如果路面不平,車子過不去的時候,我還得用鋤頭把路挖平。」
有的村民因看病結識了方富光,並和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村民和我是一家人,有的病人家離診所遠,打完針後,我就會留他們在自己家裡吃飯,我去到村民家診治時也同樣會受到他們熱情的招待。」方富光說:「有許多村民到衛生所看病都會帶來花生和瓜子送給我,東西雖小,情意深厚。」
2012年,災難又一次降臨到方富光身上。因操勞過度,方富光發起了高燒,左小腿疼痛、腫脹,經診斷為急性骨髓炎,需要截肢。在市人民醫院,方富光接受了雙小腿截肢手術。雨一直下,他獨自一人坐在輪椅上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心中一直重複一個念頭——「活著始終是幸福的」,他忘記了疾病的痛楚,忘記了身體的殘疾,仍然坐在輪椅上幫村民看病。他在心裡吶喊:為了患者,我必須站起來!要讓愛的陽光始終照耀著村裡的病人和自己!之後,他裝上了假肢,假肢和肉體磨出了血泡,鑽心的疼,但為了早日站起來,他忍痛站立、行走、看病、行醫。村幹部體諒他的難處,要給他申請農村低保,被他拒絕了。他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不能搞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