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大新聞,日本樂敦製藥公司將從今年4月起,正式認可其員工兼職搞副業,並將此寫入公司規章制度裡。
當然,也不是什麼情況都能被批准,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①利用平日下班後以及周末節假日時間。
②必須與社會貢獻相關。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樂敦公司員工積極參與災區支援等志願者活動,所創造的公司業務以外的社會價值被得到認可。此次進一步放開,若能為社會做貢獻,員工兼職也可。
據稱,樂敦公司希望通過此舉,讓旗下員工在更廣泛領域發揮個人才能,從中獲取的經驗再靈活運用於本職工作,最終目的是公司能進一步擴寬事業版圖。
在日本,公司員工是不被允許兼職搞副業的。雖然就業守則上多寫著「不能未經許可」,但實質上誰會傻缺到真向公司提出申請呢?更何況,一般公司都提倡「愛社精神」「忠誠度」,不能因為員工的個人行為,給公司形象公司利益帶來負面影響。
現實是,剛拿到內定通知的學生黨,「非常有愛社精神」和「算有愛社精神」的,加起來約佔78.4%。就這都創下近5年以來的最低值。
進了公司後,年輕小字輩員工群體,「非常有愛社精神」的比例,從學生黨時期的25.5%唰的一下落到3.7%。「算有愛社精神」的比例則從52.9%落到39.3%。一點兒不愛和不大愛公司輕而易舉跨過半數。
對公司無愛無感的員工,每天的工作僅抱著例行公事的想法。單是生硬強調「愛社精神」,又豈能改變「行屍走肉」似的狀態?
同一件事情,同一則新聞面前,思維活躍的人與思維不活躍的人,可以延伸聯想到的內容,無論寬度還是深度必是不同的。比如,新聞提到某日本高官牽頭的訪華團。看看就完了vs再看看訪華團成員是誰,做什麼的,能不能嗅出某個前兆,和自己有沒什麼關聯。
如果公司的每個員工都是後者一般的活躍思維,那麼給公司帶來的正面有益刺激是必然的。每年評比出來的熱門話題商品,相信當初提議探討並開發它們的團隊成員,不可能是「行屍走肉」式員工。
即便因此出現嗅到商機,隨即辭職單幹,導致人才流失的危機。就看一家公司是保守防守思路,還是冒險進取思路了。
樂敦願意在風險中,更看好正面向上積極主動的價值,這一點,想說它還真蠻帥。
★不是遇不到機會,只是沒把它變成機會★大家共勉
隔三岔五亦正亦邪日本八卦一籮筐
轉載約稿請洽作者,「這裡是東京」でした。
微信號:HEREISTOKYO 或掃描二維碼關注
你就沒啥想說的?點擊↓寫留言↓ 留下墨寶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