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從前慢》作者:木心
不知從何時起,街上說方言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操著一口普通話。
回到家鄉那條熟悉的小路,只能看到零星幾個老人坐在家門口。
再也想不起小時候吃的零食的味道,記不起小時候大家一起經常玩的遊戲了。
小時候,會覺得時間過得好慢好慢,恨不得一下就長大。
現在是感到時間過得太快,希望時間慢點再慢點。
讓我們能有時間去回憶一下過去的那些人那些事。
近日,一位玉林網友發來的自己老家的一些老物件的照片,讓人看得心生感慨,原來這些都是過去才有的東西了,它們原來都差不多被淘汰了。
一輛二八自行車,當時最拉風的交通工具。
有印象的是電視劇中那些穿著藍色短上衣,黑色下裝的學生們騎著自行車趕去上學的場景,
一臺縫紉機
媽媽那一輩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當初由於物資緊缺,老一輩人都很提倡節約精神,家裡經常是姐姐的衣服穿了又傳給妹妹。
一個軍用水壺
在當時戰爭還沒結束的年代,有行軍需要的人就得配備的一個水壺。
煤油燈
在那個還沒有發明電燈的時代,一旦夜晚來臨,人們都會點一盞煤油燈,就著這時明時暗的燈光,吃飯,看書,聊天。
鼓風機
小時候有幸見過並幫助家裡人使用過這個工具,很方便有效,只需要手搖就能幫助穀子「脫衣服」。
當初也覺得這個工具很是神奇啊。當然這也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犁耙
依稀記得語文課本上背過的《牧童》,還記得那幅圖,一個牧童拿著繩子,騎在一頭牛的牛背上。
這個工具現在基本沒有人用了,是主要靠牛牽引犁耙來耕耘土地。
老式木家具和黑白電視機
充滿回憶的照片牆旁邊是過去的老式木家具和黑白電視機。
有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一雙木拖鞋
有點分量的拖鞋,旁邊還有一本《毛澤東選集》。
老房子上的宣傳標語
體現了當時的政治氛圍,積極宣傳毛澤東思想。
現在的你
已經長大,不再是那個期盼長大的小屁孩。
再次回到小時候住的老家,還會記得那條常走的小路嗎?
記得經常一起玩耍的玩伴嗎?
還能否聽出家鄉的方言?
是否還能回憶起在老家童年時發生過的點點滴滴?
大家都認出了圖中的老物件了嗎?如果都熟悉,則暴露你的年齡咯~~
內容來源:爆料、網絡 |豬美美微信:huangmei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