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曇花養了好幾年。每年的初夏時節,一個靜靜的子夜,或在皎潔的月光下,或在清涼的雨滴裡,曇花總會高冷地、傲然地湧上枝頭競相開放。頭兩年,全家人還很新奇,呼朋喚友,圍著曇花照相觀賞。這幾年習慣了,曇花的開和落已乏人問津,這樣也好,給了我和曇花獨處的機會。
入夜時分,醞釀一年的花期到了,曇花做好了盛開的準備。一朵、兩朵。。。七八朵、十幾朵,鈴鐺一樣緊緊挨挨在細細的花枝上微微蕩漾。時鐘嘀嗒,曇花緩慢地卻分明是用盡全力地綻開花瓣,一點點,一片片,直到毫無保留地完全打開,露出淡黃色的花蕊,散發深幽的清香。
從沒有看見過哪一種花,花期比曇花更短,而花姿比曇花更狂放、更晶瑩。看著眼前怒放的曇花,我知道,此刻是它生命中最燦爛的高點,也是最哀傷的起點。從全情綻放到黯然凋零,只有幾個小時,歷經一生——那是一剎那的傲然清幽,一剎那便了無痕跡。
「曉月徘徊逝,繁星清冷聞。情從暮春說離分,等卻隔年心事。」關於曇花,是有一個傷感的傳說的。據說曇花原是花神,愛上了佛法護衛神韋陀,閻王知道大怒,懲罰曇花只能瞬間開一次。又把韋陀送去出家,讓他忘記前塵和花神。多年過去,韋陀果真潛心習佛,而花神卻無法忘記韋陀。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陀總要下山為佛祖採集朝露煎茶,因此她集聚整整一年的精氣,選擇在那一瞬間開放,希望韋陀能回頭看她一眼能想起她。可是千百年過去,她耗盡修行的最美麗的綻放,都未獲得韋陀的垂暮,韋陀不曾看過她一眼。
曇花一現,只為韋陀。據說,就在曇花綻放後消失的最後一瞬間,她望見了——望見了韋陀滴下的一滴淚!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這是曇花的宿命,她無力擺脫。好在還有這一滴淚的結局,給人一絲念想和慰籍。這是讓人心痛卻有情義的一滴淚,為了這一滴淚,曇花即使耗盡生命的全部芳華,也不算遺憾和浪費。
獨立花下,深嗅曇花幽香,我對這純潔通透的花兒竟心生愛憐。愛,最好的方式是什麼?是相守。但是,如果真的不能相守,就選擇相忘吧!刻骨銘心的相望,遠比相忘於江湖要殘忍!你看人世間多少擦肩而過,即使抬起了手臂,也是要輕輕放下的吧。
腦子裡突然跳出曾國藩所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過往不戀。這是曇花的心語麼?剎那是多久,永恆有多遠,過往何所戀,未來已註定,唯有此時、此刻、此地、此景,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精彩絕倫,即使短暫,剎那也永恆。
這曇花一現的夜色下,我與花語,竟對話出不一樣的情致,此記。
2015年7月5日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