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
深圳地鐵5號線的翻身站
成了網紅打卡地
甚至還上了一波微博熱搜
不少網友調侃
從這走過就能鹹魚翻身了!
其實啊
於是
前往打卡的人
一波又一波
新年到來
不少網友再次前往翻身站
祈求2021年翻身成功
聽著地鐵廣播的一句:
下一站,翻身!
真是整個鹹魚人都精神了
其實除了翻身地鐵站
還有不少深圳地鐵站取名獨特
例如
鯉魚門站、留仙洞站、吉祥站.
有趣的地名也不少
八卦嶺:此八卦非八卦陣
「八卦嶺」這個名字讓人浮想聯翩,這裡難道曾有過八卦陣?抑或地形像八卦?如今,「嶺」早已名存實亡,而「四橫九縱」的棋盤式道路格局卻被八卦嶺人解讀為類似八卦的「龜背」圖形,勉強能和「八卦」掛鈎。
關於這個地名的來歷,文獻記錄裡無跡可尋。深圳市博物館有關專家認為,筍崗北有個牌榜山,「八卦」與「牌榜」按古漢語發音規則是同字母(即同聲母)、同音;八卦嶺就在牌榜山腳,因此,「八卦」很有可能是「牌榜」的音訛。
曬布:曬布嶺上好曬布
「曬布」之名帶著濃濃的生活氣息,但「曬布」這個名字與布料有關嗎?曬布路真的曬過布嗎?
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居住在南塘村的人除了種田,也經常到深圳墟上做些小買賣。村民用糧食、柴火、手工藝品,換回衣服、布料等日用品。不過,由於深圳夏天陣雨多,一些從皇崗、布吉那邊挑過來的布,經常會被雨淋溼。而現在深圳中學的體育場旁邊,當年還是一個小山丘,非常適合曬布料。因此,人們就把這些布料拿到這個小山丘上晾曬。久而久之,這個小山丘就被稱為曬布嶺,人們扛著布去晾曬的道路,被稱為曬布路。
也有專家指出,深圳墟形成之後,其北門外、深圳中學的西側有一條攤曬布料、交易香雲紗的街道,布行的人居住在那裡。之所以要曬布,是因為布行的人從農村收來土布之後,要由染布行染色,染完之後再敲洗,敲洗之後就需要曬乾,因此才會有「曬布」一名。
如今,儘管道路兩邊均已發生巨變,但這個因為曬布而得名的路名,卻保存下來了。
車公廟:深港同源的兩地鄉情
作為深圳地鐵站輻射圈實力排行前五的車公廟,地鐵口直通地下商業街,長長的地下街道熙熙攘攘,從地鐵口出來,高樓大廈林立,車水馬龍,一派繁華景象。據深圳本土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民俗學者廖虹雷介紹,古時候的確有車公廟的廟宇,就在距離新安縣至南頭古城10公裡的地方,即今天的福田區沙頭街道下沙村,但現在早已不見蹤跡。
據當地老人說,1939年日本侵略軍佔領深圳和南頭時,將車公廟拆除,將廟裡的木材和磚石運去建造深(圳)太(太平,今虎門)公路上的橋梁。
車公,相傳是南宋時期籍貫江西南昌,平定江南之亂的車大將軍,深受九龍、西貢鄉民愛戴。為紀念車大元帥的功德,西貢一帶鄉民為他籌資建造車公廟,把他奉若神明。
在探訪香港蠔湧車公廟時,廖虹雷發現了一張古老的長條香案臺,上刻「沙井駙馬房泉養祖陳氏兄弟敬奉」字樣,蠔湧村由黎、陳、溫、張、謝、劉、黃等11個姓氏的小村莊組成,蠔湧村車公廟香案臺由寶安沙井「駙馬房」陳氏相送,由此可見,香港的車公廟與深圳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你們還知道深圳有哪些
神奇的地鐵站名或是地名嗎?
歡迎來留言區與大家分享啦
來源 | 深圳晚報整合自新浪微博、部分圖片由深圳晚報記者 劉國芳 王炳乾 攝
編輯 | 郝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