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750萬人口的香港,高樓大廈也十分密集,導致它的土地發展空間非常有限,成為了可支付住房面積最小的住房市場。「棺材房」這一名詞也就應運而生,儘管聯合國曾譴責這種像籠子一樣的公寓是在「侮辱人的尊嚴」,但是根據社區組織協會,這種公寓是近20萬人口唯一的選擇!
你能想像到嗎?繁華的大都市裡竟然有那麼多人在這種環境下居住!從做飯到睡覺,所有的活動都是在這些狹小的空間裡進行的!
這種公寓通常只有10平方米左右,一位63歲的老人因為腿部硬化,無法再駕駛計程車,但是在這樣的公寓裡住一個月,也要花掉2000元。
可能大家覺得他們的生活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他們就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他們可能就是我們去就餐時的餐廳服務員、
或是逛街去到的某個商場的保安、
甚至是走過的某條街道的清潔工、
為你送過包裹的快遞員.
而我們和他們的唯一區別就是「居住的環境」-這就上升到關乎尊嚴的問題。
我們是幸運的,可以在城市中有足夠大的棲息之所,也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享受下生活;而在同樣的土地上,卻有著很多很多的人別無選擇的蝸居,甚至因為傷病無法繼續工作.如明珠般璀璨的香港,大街上的霓虹燈光卻照不進這些狹小的空間,實在發人深思。
縱觀現在中國大陸的狀況,雖然還處於發展中階段,但是這幾年勢頭很好,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中產,億萬富豪也不多增加。這其中不少人真的是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也有很多人家境一般,但是靠後天努力,白手起家。
雖然出身是一方面,但是每個人還都是有機會去改變、去進步的。但是反觀香港,前陣子有一位富豪去體驗生活,和最底層的社會階層接觸後他發現,他公司的清潔工人也很努力,幹活不偷懶,但是無論他再怎麼拼命幹活,一天的工資無非也就剛剛夠解決溫飽。
沒有知識,只能靠體力勞動換取微薄的工資,再努力依舊是沒有出路...但他們不是不想學習,是根本沒有這個機會!在歐美真正發達的國家,藍領工人的工資也非常可觀,這是社會對於付出體力勞動人的尊重。
所以看似繁華的香港,其實社會問題嚴重,出身可能真的就決定了一生。資本主義下的貧富差距讓富人越富、窮人越窮,高速運轉的社會,沒有知識是不行的,但是窮人支付不起學費,沒有機會去接觸知識,是社會的不公平,政府與社會應當為他們提供機會。
之前我們也曾寫過相關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標題閱讀文章:
外國IT男竟能打造800畝完美山間別墅,這品味……嘖嘖!
住了一年垃圾箱後,他發明了可移動智能小屋誓要解決居住問題!
憑什麼這個印度窮小子可以成為年終獎兩億美金的打工皇帝?!
我們新先聚品曾經寫過數百篇與社會人文相關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相關文章。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謝關注!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國內最大原創高端生活方式新媒體,專注於國際化深度時尚、旅遊、美食、藝術、豪宅、設計、健康、科技等品質生活必備最新潮流資訊。微信:xinxianjupin 近60萬高品質受眾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