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通過各種渠道發布借貸信息的現象非常普遍,尤其是疫情以來,一些人受疫情影響資金出現問題,急需貸款緩解經濟壓力,結果,被不法分子鑽了空子。近日,我州有多人因網貸被騙,州公安局反詐中心提醒,這種打著低息甚至無息幌子的借貸,多數是詐騙,借款人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要輕易付錢。
今年6月,我州居民李某,因疫情期間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生活拮据,通過網絡上的貸款廣告下載借貸APP軟體,想要貸款3萬元。下載該APP平臺後,李某隨即跟客服取得聯繫,客服表示為了驗證其還款能力,必須先往指定帳號匯款「驗資」。李某東拼西湊地從朋友處借了錢,本以為可以順利貸款,但是,對方又接連提出可以提高貸款額度到20萬元、需要繳納保證金、保證金凍結需要投入資金解凍等多種理由。無奈,李某一一照做匯款,結果,一分錢沒貸出來還被騙了50餘萬元。
與李某有同樣遭遇的不只一人, 6月末,我州居民張某接到自稱「中銀金融」貸款公司的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向其推薦貸款。正好有貸款需要的張某在對方推薦的APP上填寫了身份信息,可對方以銀行卡號填寫錯誤為由,讓張某交納解凍保證金,最終,張某被騙30餘萬元。
州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黃躍飛介紹,近期網絡借貸詐騙案件高發,犯罪分子以在網絡上發布貸款廣告等方式,誘使當事人添加其QQ或者下載APP軟體,隨後,在當事人以為即將可以成功貸款時,譬如簡訊提示貸款申請已通過、貸款合同已籤好等,利用他們急迫的心情以先交手續費、保險費、驗資款為由,要求當事人匯款轉帳,等到再也無法聯繫上相關人員後,當事人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今年以來,我州已經發生百餘起此類案件。
州反詐中心提醒廣大市民:網絡的快速發展雖方便了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活動,同時一些不法分子罪惡的手也隱藏在網絡上,廣大市民在遇到經濟困難的問題,申請貸款時儘量選擇銀行等國家正規金融機構,不要被網絡上高額貸款、一分鐘下款等虛假廣告所欺騙,進而落入犯罪集團編制的騙局內,還未放款就急著要手續費的一定是詐騙。遭遇貸款詐騙,借款人要第一時間報警,將被騙情況等信息提供給警方,協助警方做好止付工作,減少損失。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陳志文
廣告投放:0433-290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