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的風,颳了有一陣子了。在眾網民傻傻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的同時,臺灣藝術大學社會設計科系的畢業生們與新北市政府展開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會講針針見血垃圾話的設計款垃圾袋。
貼個註解。垃圾話,指的是體育界運動員和多人連線遊戲玩家通過侮辱及騷擾,令對方感到厭煩或被激怒的常用手段。同時也適用於當代年輕人日常聊天中的插科打諢玩笑話。
臺藝大的學生們就從垃圾袋與垃圾話這兩者中剝離出了種種相關聯繫,以此豐富倒垃圾這項日常行為的趣味性。「倒垃圾也許只是個動作,但等待垃圾車的時間卻是一個過程。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垃圾袋,使倒垃圾不再平凡無趣,而是一種互動性的抒發管道。」團隊如此解釋到創作的初衷。
有了這套垃圾袋,搭訕對象、丟掉負能量、幫助流浪阿貓阿狗,可統統不在話下。
△ 好想當垃圾,連同自己打包丟掉。
△ 前任我丟了,失戀的人又重新活了一次。
△ 天天都是垃圾日,忙前忙後沒有結果像末日。
△ 貝多芬寫了致愛麗絲,而你就是我的愛麗絲。
△ 命中注定你相信嗎?轉角遇倒垃圾的愛人那種。
△ 一起倒我們的垃圾,是指手裡抱著的那位嗎?
還有一系列關注阿貓阿狗的可愛袋子,同時團隊承諾,垃圾袋收入的10%將贈予流浪動物基金會。
△ 丟垃圾,不要丟我。/我想一直陪你倒垃圾。
△ 丟垃圾不難過,丟了我會難過。/亂丟我,我會受傷。
△ 讓我當你倒垃圾的鬧鐘。
文案分別指向時下年輕人最普遍的負面情緒、寂寞心態與流浪動物問題,極易喚起共鳴。輔以簡潔有力的黑白插畫與字體,讓垃圾袋這種快速流通的消耗品能夠最大化發揮自身價值,同時賺足眼球。
而臺灣人平日下樓等垃圾車來收垃圾的無聊場景,也因為這些袋子,搖身一變成了饒有趣味的街頭文化。
著實心動了,想要購入一打,直接套頭上。
與我們一同進行文化、創意或商業相關的內容策劃、選題及創作報導。文筆邏輯清晰,英文讀寫優秀,具國際視野,好奇心旺盛,有優秀媒體工作經驗者優先。在TOPYS、MINDS創意學院、MINDBREAK等項目配合及執行日常工作。外語(英文、日文等)出色,寫作能力也不錯,要至少2個月每周能保證3-5天的工作時間哦。這本專拍塑膠袋的攝影集,一點都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