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主持人):如果這個國家明天就崩潰了呢?這樣朝鮮半島統一的問題就提上日程了,你們的立場是什麼?我可以想像美國是最高興的,因為這樣美國就可以主導朝鮮半島的統一了。而中國會有所顧慮,韓國也有點難辦。
馬克·菲茨帕切克(美國負責核不擴散前副助理國務卿): 我不確定美國一定會佔主導地位。我覺得這要交給朝鮮半島的人民來決定。他們也許覺得,有個非鄰國的盟國來幫助他們,去平衡較強大的鄰國是有用的。但這一切都需要他們來決定。
我不想盲目樂觀,說朝鮮政權突變是百利無一害。那將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情況,會很混亂。而鄰國也應該未雨綢繆,思考這件事情,提早計劃如何幫助朝鮮實現軟著陸,讓朝鮮人民不至於受到飢餓或內戰的痛苦,確保朝鮮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比如核武器、化學武器都不會出口到其它國家,也不會用於內戰,這些武器能被控制,並最終銷毀。未雨綢繆地計劃這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美國一直在請求中國,讓大家一起來談談如何應對朝鮮政權突變。
楊希雨:中國的外交政策非常講求實用,因此中國很難在假設的情況下去制定政策。尤其要說明的是,中國、韓國和美國的政策制定,都是基於不同的預期。大家對朝鮮問題的理解範圍是很不同的。
我這麼說吧,中國可以接受朝鮮政權在勉強生存和繁榮發展間徘徊。如果朝鮮足夠幸運,能夠實現他們的夢想,成為世界上繁榮富強的經濟體。也許他們足夠幸運就能實現這個夢想,雖然我自己判斷這個可能性很低。要是朝鮮沒那麼幸運,至少他們還能勉強生存下來,就和20世紀90年代一樣。但韓國和美國普遍認為,朝鮮必須足夠幸運,才可以勉強生存,要是不夠幸運,就會崩潰。所以大家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很不一樣。但正是這些認知,造就了國家制定朝鮮政策的基礎,北京、首爾和華盛頓之間一直存在這個分歧,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不想討論所謂的「預警計劃」。
李正民:我想提醒您一件重要的事,朝鮮一共有2300至2400萬人口,過去一百年來,他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遭遇日本侵略和不符合人民意願的分裂。所以,這一次,為了賦予朝鮮人民自由、解放和正常的生活水平,我們必須尊重他們的人權。
長期來看,不管發生什麼,一個統一的朝鮮半島必須滿足以下幾點:第一,沒有核武器,這是絕對的,怎麼能允許這個國家威脅整個地區呢?這是最糟糕的結果了。第二,必須要有自由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政府,每個公民都享有投票權。第三,必須和中國保持緊密聯繫。
邱震海:統一的朝鮮半島必須和中國保持緊密聯繫?
李正民:當然。你知道為什麼嗎?
邱震海:那置美國於何地呢?
李正民:我們已經和中國做了4000多年的鄰居了,這對我們來說這沒什麼稀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