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季節
我們行走在公園的小路上
最有可能遇見一樹又一樹的紅色小果子
你覺得是枸杞?
不,它是山茱萸!!!
萬物逐漸蕭落之際,山茱萸進入了成熟期
葉落果紅、喜慶連枝
如火一般的山茱萸果綴滿枝頭
和寒風一起飄飄搖搖,曲曲彎彎舞動在陽光下
讓這個蕭瑟的季節也變得熱烈起來
山茱萸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神農本草經》中。在民間,關於山茱萸的名稱由來還有一段傳說。
相傳,戰國時期趙王有頸椎病,頸痛難忍,一位姓朱的御醫用一種乾果煎湯給趙王內服用,很快使趙王解除病痛。
而後趙王問朱御醫用了什麼靈丹妙藥,朱御醫回答是山萸果,如若堅持服用,不但可治癒頸椎疼痛,還可安神健腦、清熱明目。
趙王聽後大喜,令人大種山萸。為了表彰朱御醫的功績,就將山萸更名為山朱萸,後來人們將山朱萸寫成現在的山茱萸,並逐漸流傳了下來。
「朱實山下開,清香寒更發」
最近天氣晴好
若有時間
來將府轉轉吧
賞山茱萸
在自然中尋找專屬自己的快樂時光
落葉喬木或灌木,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分布於中國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在四川有引種栽培。該種(包括川鄂山茱萸)的果實稱「萸肉」,俗名棗皮,供藥用。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集歷代醫家應用山茱萸的經驗,列其為補血固精、補益肝腎、調氣、補虛、明目和強身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