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輩島民的記憶裡,早年湄洲島一到冬季,西北風捲起漫天黃沙,出趟門都很困難。湄洲島要發展,植樹造林、改善生態是基礎。可要在這海風大、鹽鹼度高的海島上種活樹,又談何容易。
1998年3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赴湄洲島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植樹造林,海島大規模綠化由此展開。
「海中哨兵」紅樹林、「防風軍團」木麻黃、「喬灌木戰士」小葉榕和香樟……這些年來,湄洲島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實行精準化規劃、精緻化建設、精細化管養,島上的森林覆蓋率由當年的37%提升到58.3%,先後捧回「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區)」、「全國綠化模範縣(區)」、全國首個海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等一系列榮譽。
湖石淉是湄洲島唯一一處天然淡水湖,由於早年周邊居民生活汙水長期直排入湖,成了一個「黑臭湖」。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湄洲島啟動實施湖石淉及周邊生態水系綜合整治工程,通過對汙水收集、水質淨化、植物種養等,湖石淉及周邊區域水質從劣V類提升至IV類。曾經汙濁的湖石淉,華麗變身為生態溼地公園。
為全面化解海島汙水直排大海現象,湄洲島實施了海島汙水收集、處理等系列汙水治理工程,並將汙水處理廠尾水用於綠化灌溉、生態補水等。目前,湄洲島已建成約160公裡的汙水主次幹管,農村三格化糞池納管應接盡接,在全市率先實現汙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利用。同時,常態化開展河道保潔、河道清淤、河道修復和水質監測,改善水環境。
湄洲島海岸線綿延30多公裡,有13處總長20公裡的金色沙灘,構成獨特的生態旅遊資源。然而,曾經猖獗的非法採砂行為,導致島上海砂資源和岸線生態環境一度遭受嚴重破壞。為此,湄洲島啟動專項治理行動,常態化打擊周邊海域非法採砂、非法圍填海等行為。自2016年以來,全島未發生非法採砂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湄洲島還全部取締石材加工場和畜禽養殖,為碧水藍天「讓路」;全面推行垃圾分類,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率達50%左右;推進「廁所革命」,主幹道平均每公裡內有一個旅遊公廁;實現無人駕駛汽車遊客體驗試運行,逐步汰換燃油車輛,推行全島電動化出行,打造全域零排放生態島和全域人、車、路、平臺智能網聯智慧島。
如今,一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宏偉藍圖轉化為生動實踐的新畫卷,正在湄洲島大地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