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是一名軍醫
卻成為緝毒神探
他參與破獲販毒案件3234起
抓獲犯罪嫌疑人4246名
繳獲各類毒品4.62噸
以生命為刃,以鮮血為戟
他說,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他是「八一勳章」獲得者
雲南公安邊防總隊普洱邊防支隊支隊長印春榮
1998年10月即將被調入雲南公安邊防總隊普洱邊防支隊的軍醫印春榮接到線報,有人要進行毒品交易,當時緝毒人手緊張,尚未調入的印春榮主動提出要求扮成買貨的「馬仔」,配合公安邊防支隊偵破此案。
對於當時僅僅24歲的印春榮來說,雖然在技術上隔行如隔山,但為了辦案,可以克服一切困難。
當時,有兩個毒販說他們手裡有毒品要出售,印春榮就扮成買家的馬仔,出面和兩個毒販進行接洽,雙方談妥之後,兩名毒販上了摩託車,把印春榮夾在中間,向公安邊防隊員已經設伏的賓館駛去。
記者:當時你坐上他們摩託車的時候,心裡緊張了嗎?
印春榮:你說不緊張好像不太像,剛騎上那會兒不緊張。恰好拐到一個十字街上,碰到一個交警,那會兒真的很慌。
記者:你為什麼慌?
印春榮:萬一那會兒出現意外情況,帶我們去交警支隊那可不行,就暴露了。我下來趕快給他發煙,我說不好意思,我們從山上來。他說,那行你們去吧,以後不允許……這是真實的故事。
在印春榮的帶領下,兩名毒販到達了賓館,和已經等候在那裡扮演印春榮老闆的大隊長進行了交易。之後,大隊長藉口去洗手間,想要通知埋伏在外圍的邊防戰士,等兩名毒販出了賓館就抓人。但還沒等大隊長從洗手間出來,兩名毒販就準備帶上錢走人。緊急情況下,印春榮拿起杯子砸向其中一個毒販。
印春榮:當時沒下命令,他要走,就拿起茶杯砸了。
記者:那是誰沒有按計劃行事,是您還是大隊長?
印春榮:我想,他在衛生間,他(大隊長)的意思是等一等,在外面實施抓捕。
記者:你當時的心態是怕他跑了,所以我能及早把他逮住。
印春榮:對,主要是這樣想。
印春榮首次參與的緝毒行動,抓獲毒販兩名,繳獲海洛因將近十公斤。1999年初,印春榮正式調入雲南公安邊防總隊普洱邊防支隊。
2002年5月,雲南公安邊防總隊破獲一販毒大案,繳獲海洛因九十多公斤,按照毒販的交代,九十多公斤海洛因都已聯繫好廣東和福建廈門的買家,印春榮化名「三哥」,前往福建廈門,試圖誘出藏身廈門的大毒販,並伺機進行抓捕,通過電話聯繫,雙方把約會的地點定在了一家咖啡館。
記者:要贏得他們的信任,這個過程有多難?
印春榮:基本他要問我的信息,我應該能掌握,比如說雲南邊境,從哪裡小道走,邊境環境怎麼樣,境外的毒品多少錢一公斤?
記者:都得背吧。
印春榮:不需要背,長期接觸你就知道了,你天天跑,這有個小道,那有個便道,哪裡有檢查,哪裡沒檢查,你都知道。
第一次見面,雙方交談的時間不多,只有十幾分鐘,毒販的保鏢曾經多次前往雲南,對雲南的情況非常熟悉,而印春榮對對方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沉著應對。分手後,對方又通過電話,對印春榮進行了嚴密的考察和盤問。三天後,對方主動打電話,要求見面交易。
印春榮:大約從早上十一點多開始談,談到下午四點半,這個時間太漫長了,我從來沒遇到過,他提了80萬現金過來,把100多萬已經打過去了,就等著我交接,我不斷創造一些交接不了的人為因素,比如我們款不到,一直查不到打款等等,在這四個多小時過程當中,真叫度日如年。
記者:你在等什麼?
印春榮:在等指令。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毒販似乎對印春榮產生了懷疑,他告訴印春榮,到另外一個酒店交接,他自己不過去,讓保鏢代替他去辦理交接。
印春榮:他不願意去交接,他要叫這個胖子(保鏢)去交接,當時我想,這個人身高1米96,一百多公斤,我才七十來公斤,我心裏面發虛,萬一路上發生點啥,我有可能治不了他。我就反覆做他工作,因為我一直和他談,我就想叫這個黃毛(毒販)去,但是後來才知道黃毛比他更厲害。
記者:到賓館怎麼逮住的他?
印春榮:到賓館就正常交接,交接完就把他抓捕了,我們住在17樓,我打了電話,二三十個人衝出來,緊接著下電梯,人一抓,我們就脫離現場了,相當於我們也被抓那種感覺,但是我們永遠不見面了,所以後面黃毛永遠不知道我是這個人。
近10年間,印春榮所在的雲南公安邊防總隊,因為緝毒,犧牲人員多達56人,可以說,印春榮的每次行動都處在生死邊緣。
記者:你會不會想到我可能一不小心,一個失手也會犧牲?
印春榮:我就是想,當年我如果哪個案子弄不好也會這樣。
記者:像這種真的是在踩鋼絲一樣,你只要一不小心,真的就完蛋,所以踩了一次,有的人就不願意再去第二次了,但你們做緝毒的人,是一次一次沒完沒了。
印春榮:所以我們就要求把基礎的工作做得很細,真是要儘可能把方案拿得很完善,相對來說把你可能預知的東西,做得更完善一些,儘量避免突發的情況出現。-
記者:你會把這些事情跟家裡人說嗎?因為很危險,心理包括生理的壓力都很大?
印春榮:不會,你不說他們本來就擔心,你要說就更擔心了。我基本從來不會把哪個案子細節,哪個地方危險告訴家裡人。
印春榮出生在雲南省瑞麗市,是毒品犯罪最為泛濫的區域之一,從小到大,印春榮目睹了太多由毒品引發的悲慘故事,印春榮說,這可能就是他參與禁毒鬥爭的「初心」。
印春榮:我們農場在一個傣族混居的地方,有個老人吸毒,我很早的時候就接觸到這些東西,但是當時我沒有認知,直到我高中畢業以後,有幾個同學吸毒死了,這種印象才變得很深刻。我後期抓到的什麼親戚朋友、同學的哥哥、同學的弟弟都有,非常慘烈,也是非常難受。
記者:你抓著他們心裡一定挺煎熬的,熟人?
印春榮:非常難,說白了內心當中,還是對這種東西(毒品)有一種痛恨。
記者:可是你抓得再多,你也抓不盡啊?
印春榮:對,但你抓一個少一個啊,我們有一句話,在邊境多抓一克毒品,內地老百姓就少受一份危害,這個說得簡單,真是這樣,也確實如此,有的專家統計說,一公斤海洛因可以導致兩千起刑事案件,單單我們雲南總隊,每年基本上繳獲八噸毒品左右。
△《面對面》視頻:印春榮專訪
每年繳獲八噸毒品,這減少了多少刑事犯罪。他們經歷了生命的危險,換來的是毒品危害的減小。向他們致敬!
監製/唐怡 主編/張天宇
編輯/洪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