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葉聖義 潘益朋
今年第一次寒潮給浙南帶來了第一場雪,平地沒有雪後跡象,高山可能會有雪後景觀。1月9日,永嘉步甲戶外的5名隊員來到大寺基,觀看了大寺基尖頂的高山雪後景象。
大寺基,在浙南山區,為括蒼山之餘脈,位於黃巖、永嘉、仙居交界處,群山懷抱,峰巒綿延,據有關資料,平均海拔900米。我們沿223省道往仙居方向進發,再往永嘉縣巖坦鎮檜染村方向行駛。
此時,太陽開始上山,可車外是-8攝氏度,盤山公路上雪白的結冰還沒融化,路邊樹林下還有殘雪,還可看到一些冰溪。
過了檜染村,我們在大寺基的萬福寺開始徒步。舉目遠眺,群山的防火道積雪皚皚,大寺基尖頂雪白一片。
我們冒著呼嘯的寒風,踏著防火道上鬆脆的積雪,一路向尖頂進發。由於鬆軟的泥土與積雪被凍成一體,增加了步行的摩擦力,減輕了上行的難度。
大寺基有兩個頂巔,相距不遠,海拔都是1250多米,頂巔及周邊區域的松樹上銀裝素裹,諸多的發電風車在茫茫的雪山上高聳入天,碩大的風車輪葉像是在與藍天把手言歡。
在兩座尖頂的埡口,由於處於背陽地帶,地上的積雪有的是塊狀結晶形的、有的則是犬牙狀。遠看每顆松樹,都像戴著一頂大白帽;要是走近松樹,松枝上布滿鱗片狀冰雪,在陽光的照耀下,晶瑩剔透、熠熠生輝,這就是大寺基的霧凇奇觀。
最讓人驚嘆是,在一塊巖石邊,一叢暗黃色的爬地草在雪地裡伸出觸角向各方抓爬,展現出與惡劣環境抗爭的頑強鬥志。
看完尖頂的雪景後,我們原路返回萬福寺,驅車往巖坦鎮的張溪方向下山。雖然這次看到的霧凇沒那麼壯觀,但對生活在浙南的我們而言,觀看霧凇只能上高山,而且要在數九寒天,還不是浙南的每一座高山都會出現,在大寺基看到如此美景已實屬不易。現以五絕記之:
風車聳漢懷,大寺頂披皚。
爬草邊巖長,松白霽霧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