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爸爸,家裡的暖氣熱了沒有,您和劉媽媽的身體還好吧?」
「熱了熱了,我們都好著呢,你給我們老兩口買的護膝一直都戴著呢,一點兒都沒受凍。好閨女,快坐下歇歇。」
11月21日,吉木薩爾縣吉木薩爾鎮滿城路社區民政專乾巴哈義古麗·尼合買提忙完手頭的工作,便急忙來到劉國群家探望。由於前幾日小區內供熱管道故障導致停暖,巴哈義古麗非常掛念「劉爸爸」和「劉媽媽」的生活,一進門就噓寒問暖。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自從巴哈義古麗來到我家,我們老兩口的日子越過越舒心,我們真是好福氣啊。」劉國群說。
巴哈義古麗是塔塔爾族,與劉國群夫婦成為一家人,緣於2000年3月的一次入戶走訪。
2000年初,劉國群夫婦的孩子新婚不久不幸遭遇車禍離世,突如其來的變故一下擊垮了兩位老人,他們整日以淚洗面。
聽到這個消息,巴哈義古麗一下班就來到劉國群家走訪,當看到兩位老人的生活狀況後,巴哈義古麗拉著兩位老人的手幾度哽咽:「以後的日子還很長,您們沒有了兒子還有我,今後我就是您們的女兒。」
從那以後,巴哈義古麗一有空就陪老人聊天談心,為他們買米買面、洗衣做飯,家裡的大小事她全攬了過來。為讓兩位老人儘快走出晚年失子的傷痛,巴哈義古麗總是變著花樣給他們添置各種物件。逢年過節,巴哈義古麗還把他們接到家裡。
2016年,劉國群夫婦居住的房屋被徵遷,巴哈義古麗忙前忙後為老人搬家。去年,她還自掏腰包買了飛機票,陪伴兩位老人回到闊別44年的河南老家探親。現在,巴哈義古麗已成了老兩口離不開的親人。
「我的父親是一位教師,我小時候,父親總是把家庭有困難的學生帶回家吃飯和輔導功課,他時常教導我要助人為樂。」巴哈義古麗說,「我是社區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就更不能丟掉這份責任。」
正如巴哈義古麗所說的,因為這份責任,她把群眾冷暖始終放在心上。結識劉國群夫婦的18年間,她每月都會拿出幾百元甚至整月工資資助他人,先後與11名不同民族、不同年齡的困難群眾結為親戚,為28戶社區貧困家庭、4位山區貧困媽媽、5名殘疾兒童、15位貧困家庭學生累計捐助11萬元。
如今,在巴哈義古麗的影響下,她的公公、丈夫、一雙兒女都被動員起來,和她一起做起了公益。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巴哈義古麗的愛心不僅帶動了整個家庭,也帶動了整個社區。
去年4月,「巴哈義古麗工作室」在滿城路社區掛牌,工作室成立了8個志願者服務隊,服務範圍涉及教育、醫療、法律等,吸納了500多名各族志願者加入。其中,年齡最小的8歲,最大的81歲,不少受過巴哈義古麗幫助的人也加入了進來。
巴哈義古麗說:「在做公益這條路上,我得到了家人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收穫了更多人的支持和參與,我要和大家一起,把愛心傳遞給各族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