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黑豹」,瓦坎達forever

2021-02-22 腸道微生態與健康

點擊左上角藍字即可關注哦


電影《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罹患結腸癌去世,終年43歲。這個消息一出,很多漫威迷心都碎了。其實早在復聯四中隨著一個響指,鋼鐵俠這個人物消失在了漫威宇宙中,隱隱約約,漫威的早期英雄就已經開始淡出我們的視線了。而這次不一樣,黑豹的演員是由於結腸癌的原因永遠無法回歸熒幕,我們期待的《黑豹2》將永遠無法上線。

演員黑豹去世,我們在沉痛緬懷之餘,我們也必須重視起來「結腸癌」這個疾病,做好預防,避免悲劇再次上演。

據國家腫瘤防治辦統計,我國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每年高達50萬人患病,每年有近30萬人死於腸癌,我們熟知的女籃名宿陳鷺芸、「俯首甘為孺子牛」「人民的好幹部」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牛玉儒、麥當勞公司營運長查理貝爾等各行各界的精英都是因為結腸癌去世的。

結腸癌如此可怕,但實際上,大多數腸癌患者是從慢性腹瀉逐漸演變來的,並不是一上來就危害到我們的生命的。許多結腸癌的患者在患病前都有長期的慢性腹瀉,或喝酒瀉、冷涼瀉、辛辣瀉等一受刺激就腹瀉的病史,在這期間隨著病情發展,腸道黏膜逐漸破損、產生炎症、腸道敏感性增加。在這時,如果採用正確治療方法從病因治療是可以挽回健康,避免悲劇的,但是這些患者往往卻採取了如抗生素、抗菌藥、中西藥等錯誤的治療方式,進一步破壞腸黏膜、破壞腸道菌群,導致越治越重,那麼最終只能遺憾收尾。

而在《Science》上,Cynthuia教授和Hitoshi Ogawa等人的研究也都證實:脆弱擬桿菌和大腸桿菌兩種有害菌群會聯手形成生物膜,損壞結腸黏膜,引發結腸癌。而有益菌產酪酸菌減少,其產生的酪酸減少,無法抑制癌細胞的增生,無法抑制表皮生長因子誘導的細胞增生,下調環氧合酶而抑制人腸胃血管內皮細胞的血管發生,從而無法抑制癌的生長。

這也提示我們,當出現慢性腹瀉,或者冷涼瀉、喝酒瀉、辛辣瀉等情況時,及時採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及時補充產酪酸菌,修復受損腸黏膜、消除炎症、降低腸道敏感性,恢復腸道菌群平衡,維護腸黏膜完整性,這也是保護身體不受結腸癌侵襲的最根本的辦法。

在緬懷博斯曼之餘,雖然我們沒有像黑豹一樣的能力去保護地球,維護宇宙和平,但是我們可以做自己健康的衛士。最後作為漫威影迷,仍然想說一句,黑豹不朽,瓦坎達forever。

 

[1] Cynthia L. Sears,et al. Patients with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harbor colonic biofilms containing tumorigenic bacteria (Science 359, 592–597, 2 February 2018)

[2] Susan Bullman,et al.Analysis of Fusobacterium persistence and antibiotic response in colorectal cancer (Science 358, 1443-1448, 15 Dec 2017)   

 





 

文中內容來自網絡,只做科普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感謝!本篇文章僅供參考學習,具體情況因人而異,身體如有不適,應儘早就醫!

轉載請註明出處

有問題的話直接給留言,會儘快給您解答。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