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採訪之前做準備資料的時候,我隨機問了幾個朋友,如果條件符合,會去捐精嗎?他們的回答是這樣的:
豬叔配音木成是這樣說的:
一個已婚的朋友覺得捐精離自己很遙遠:
一個95後的朋友嫌過程比較麻煩:
一個朋友擔心倫理問題:
基於這樣的反應,更加堅定了我做這期節目的決心,我想了解更多,這個展現「人道主義精神」的捐精行為,為什麼成了一個只能小範圍談論的話題,而不是像獻血一樣,被大家所理解和接受。
工作人員到窗口取志願者精液
採訪捐精志願者小明(化名)的時候,他特別真誠的告訴我,在周圍朋友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之前,並沒有想過去做,接觸那些不孕不育的家庭以後,才意識到捐精這件事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麼,在網上看到一句話說,對急切想要一個Baby的家庭來說,你就是他們的英雄。
現在網上有關兩性知識、生殖健康的話題有很多,但大多都是小範圍的談論分享,很少能拿到桌面上來說,談性色變。採訪甄主任前後有三次,內容幾次進行斟酌和修改。
取精室的布置
我問捐精室裡有沒有引導性的視頻或者照片等,甄主任反覆強調,舒適、溫馨、絕對沒有色情,有畫冊,是國家出版冊出版,正規的捐精場所。這一段採訪並沒有出現在音頻裡,在網上看到,傳聞引導性的視頻必須在公安局備案,在個別的精子庫才有。
工作人員在顯微鏡下進行精液分析
對捐精者的要求中,除了身高、學歷等條件外,有一項是不能有大面積紋身,問及原因,甄主任的回答是,根據以往來捐精志願者的判斷,有大面積紋身的人工作正規程度會有一定的影響。需求方,對學歷等方面也比較看重。
精液在恆溫振蕩水浴鍋裡液化
甄主任說,來河北省精子庫捐精的人,有為了公益,一分補助都不要的,也有把全部補助捐給福利院的,還有一個開著寶馬帶著朋友來捐精的年輕人。
不想去捐精,到底是離自己遙遠,手續太多嫌麻煩,擔心周圍朋友知道,還是因為一直卡在心理說不出來的思想包袱呢?紋身也好,開著寶馬也罷,篩選志願者的條件,需求方看重的一些條件,是不是也阻擋了一些人的腳步呢?
精子在零下196度液氮罐中冷藏
地下捐精暗流湧動,很多人甚至靠捐精發財致富,看似「思想開放」「捨身取精」的背後,又暗藏著多少黑暗與風險。
國家計生委公布,截至2016年12月31日,經批准設置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共有23家:
做完這期節目,看了很多捐精的知識,聽到了很多捐精的故事,可依然沒有找到我想要的全部答案,期待的是,很多年後,大街小巷的獻血車旁,並排停放著「捐精車」,無論進去還是出來的人,都是淡定自若的。
我不想強調,捐精是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不去捐精,也不意味著我們就沒有公益之心,不崇高偉大。反而是,沒有任何思想包袱的小小義舉,給一個家庭帶去希望,完成那些想成為父親母親人的一個夢想。
歡迎在評論區說一說,如果你是女性#你接受伴侶去捐精嗎,為什麼?#
如果你是男性#你怎麼看捐精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