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張燈結彩!燈籠象徵著團圓和吉祥。小班的「閱繪本、喜滿堂」的主題系列中,繪本《北京的春節》裡紅紅的燈籠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過年為什麼要掛燈籠?我也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燈籠……於是,苗苗三班親子「環保燈籠秀」熱鬧開始了!
上網查閱資料——
爸爸媽媽和寶寶們查閱了網上的資料,了解到了更多關於燈籠的知識:
中國的「燈籠」統稱為「燈彩」,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後,人們都會掛起象徵「團圓」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吉利喜慶」的氛圍,後來燈籠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分,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玩賞的走馬燈……
環保燈籠做起來——「親子手工製作,要以孩子的參與和製作為主,家長的工作只是指導和鼓勵。」爸爸媽媽記住了老師的囑託,用心陪伴和支持孩子的操作,寶貝們快樂地享受著溫馨的親子時光.
爸爸媽媽們也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張燈結彩掛起來—— 燈籠帶到了班上,孩子們興奮地爭先介紹著:「這是我和媽媽做的紙杯燈籠」,「我的燈籠最漂亮了」,「這是七彩燈籠」,「我的是葫蘆娃的」,「這個是青花瓷的」……他們的自豪感充溢其中!
「咱們把燈籠掛到院子裡去吧!」在孩子的提議下,我們把燈籠掛到了院子裡的大樹上。紅紅的燈籠隨風搖曳,幸福的感覺隨之舞動!
最美好的時光,就是和最愛的人在一起——
孩子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汲取的最好的養分便是來自父母的溫暖陪伴,在與父母互動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心靈得到滿足、動手能力也得到明顯的提高。一次環保燈籠秀,既將濃濃的環保情感融入到了一件件創意燈籠中,也將濃濃的親情融入到到孩子們成長的快樂足跡中,讓孩子們始終懷著一顆愛心和感恩的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