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我這有急事,給我匯點錢。」
「您好! 我是XX的工作人員,通知你領取救助金! 」
「我是淘寶賣家,您購買的商品沒貨了,我們為您退款。」
.
上面這些詐騙話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開始利用電信實施詐騙,各種招數層出不窮。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全國電信詐騙案每年以20%-30%速度增長,2015年立案59萬起,僅2015一年電信詐騙被騙金額高達222億。
為了提升大家的防電信詐騙意識,共同遏制電信犯罪事件發生,中國之聲聯合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推出特別策劃《陳士渠防騙講堂》,揭秘詐騙手法、發布防騙指南、幫您擦亮雙眼。
《陳士渠防騙講堂》第三期
今天為大家揭示的電信詐騙手法,犯罪分子利用微信冒充公司老總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非法手段首先獲取公司通訊錄,掌握公司內部人員架構情況,修改微信暱稱和頭像圖片偽裝成公司老總,隨後添加財務人員微信,發送轉帳匯款指令。
由於不少公司利用微信群來協調工作,甚至有的騙子在偽裝成公司老總後,還會用多個帳號偽裝成該公司內部人員。隨後將財務人員拉入這個所謂的「工作群」,讓財務人員對此深信不疑。
45歲的李女士是武漢市一家私營汽車公司的會計。有一天,公司「總經理」添加她為微信好友,並將她拉進一個微信工作群。群成員共8人,其中6人是公司領導和同事,他們的微信名稱、頭像看起來毫無可疑之處。
在新微信群,「董事長」與「總經理」聊得火熱,內容涉及江蘇的一樁生意;其他「同事」不時插話,匯報「工作情況」。幾分鐘後,「董事長」點名李女士說:我在開會,不方便打電話,你代我聯繫江蘇的「蔣總」,問一下昨天談好的合同保證金打過來沒有。並留下聯繫電話。
李女士馬上撥打「蔣總」的電話,「蔣總」在電話裡說正在安排轉帳,但需要將「合同」寄過去。過了一會兒,「董事長」在群裡貼出一張85萬元的電子匯款單,並告訴李女士,「蔣總」把款打到我的私人帳戶了,晚一點我把款轉回公司帳戶。
隨後「董事長」再次點名李女士,稱這筆生意出了點問題,需要將款項先退回蔣總。李女士立即按照這名「蔣總」先前匯款的電子單據及金額進行轉帳匯款操作。
當日下午4時40分許,李女士走出辦公室,發現董事長正在隔壁辦公室辦公。李女士恍然大悟,立即上前詢問,才發現剛才的一切都是一群騙子在演戲。
既然董事長和經理都同意了,李女士用網銀從公司帳戶上轉出了88萬元至「王濤」的個人銀行帳戶。一個半小時後,吳經理又發來信息說再打一筆94萬,匯至一個「周偉」的個人帳戶,李芸照辦了。到了下午,當時吳經理正好找李芸談業務,提起資金時,吳經理說毫不知情,向董事長求證後,李芸才發現是被騙了。
陳士渠表示,這類詐騙專門針對企事業單位財務人員,被騙上百萬元、上千萬元的案件時有發生,危害非常大。尤其是由騙子偽裝的「公司工作群」詐騙方式迷惑性極強,當事人看見有眾多公司內部人員在群內,加上這些偽裝的「同事」正在一本正經地聊工作,讓人一時無法辨別真偽,極易上當受騙。
警方提醒,財務人員匯款之前一定要通過電話,或者面對面的方式,確認對方及發出匯款指令的領導的真實身份。
來源:新聞縱橫、央廣網
記者:潘毅、沈靜文
微信編輯:武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