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我是兒童閱讀師資能力認證初級學員周松英。今天,我將從文本解讀、主題詮釋、閱讀感受三個方面來與大家分享圖畫書《逃家小兔》。
瑪格麗特·懷茲·布朗 / 著
克雷門·赫德 / 繪
黃廼毓 / 譯
明天出版社
《逃家小兔》是一本出版於1942年的圖畫書,作者是圖畫書界的先驅性人物瑪格麗特和克雷門。近八十年過去了,它一版再版,堪稱童書中的經典。
《逃家小兔》講述了一個小兔子和媽媽用語言玩捉迷藏的故事。從前有一隻小兔子,他很想離家出走。有一天,他對媽媽說:「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媽媽說:「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
黑白鋼筆畫上,兔子媽媽緊跟在小兔子後面,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奔出去,眼裡似乎帶著一絲絲驚恐和擔憂.一場愛的「捉迷藏」就這樣開始了。
故事伴隨著圖文層層推進,繪者克雷門把一大一小兩隻兔子畫得既寫實又浪漫,對畫面的銜接也處理得很有創意。
你看,當小兔子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要變成溪裡的小鱒魚,遊得遠遠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溪裡的小鱒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此時分別是兩張黑白鋼筆畫,而緊隨其後的則是一張全景似的彩色跨頁,沒有對白,只有一幅色彩濃烈的想像畫面——小兔子變成了河裡的一條魚,媽媽穿著黑色的長靴,左手拿著一個魚簍,右手用力把魚竿甩了出去,逗人發笑的是魚鉤上拴的竟是一根鮮紅的胡蘿蔔。
這樣的穿插,不僅一次又一次將故事推向高潮,還把孩子們的想像力拓展到了一個無限的空間。
整個故事就是由這樣的黑白鋼筆畫和全景似的彩色跨頁構成。故事在一張彩色的大跨頁中結束:「天啦!」小兔子說,「我不如就待在這裡,當你的小寶貝吧。」他就這麼辦了。「來根紅蘿蔔吧!」媽媽說。
《逃家小兔》總是能讓年幼的小讀者感到一種安詳寧靜的愉快。因為幾乎每個幼小的孩子都曾經在遊戲中幻想過像小兔一樣離開家,用這樣的方式來考驗媽媽對自己的愛,而這個小兔子的經歷就像他們自己的遊戲一樣,給他們帶來了一種不可言喻的安全感。
《逃家小兔》也打動著大人的心,因為他們曾經是逃家的小兔,後來又成為了小兔的媽媽。必須承認,這是一本孩子和大人都會愛上的圖畫書,這是一本無可挑剔的圖畫書。
《逃家小兔》的故事主題是「母愛」。無論小兔子跑到哪裡,媽媽都會找到他。小兔子上了高山,媽媽正在跋涉;小兔子下了大海,媽媽就是最溫柔的風;小兔子當了「空中飛人,」只要有一點點的困難和危急,母親就會「鋌而走險」趕過來,那一根細細的根本沒法站立上去的鋼絲,是母愛的最高形容和象徵。
媽媽這一路的跟隨和護衛,一點兒都不像遊戲裡的,而是真實的生命情景,幾乎是每個母親每一天的寫照,是她的盼望也是擔憂,是她的自豪也是苦惱。
當小兔子自以為長大了,說:「我要跑走了!」做母親的便開始擔憂和苦惱。從此,母親的目光就跟著出門了,腳步跟在小兔子的腳步的後面。
我的童年,幾乎沒有得到童書的滋養。非常慶幸的是,有了孩子以後,我就陪孩子一起接觸童書,從此深深愛上了那些優秀的作品。
《逃家小兔》是一個簡單中蘊含著深刻哲理的故事。一遍又一遍,我不知讀過多少遍。作為母親的我,沒有感到一絲厭煩,心中的某種感受反而越來越強:《逃家小兔》,母愛之路。母愛腳下無艱險,母愛能走通一切路,母愛可到天涯海角。
《逃家小兔》也帶給我深深地反思:什麼是無條件的愛?我該怎樣愛我的孩子?這是我以後的日子裡都要去學習、打磨的事。
永遠的《逃家小兔》,永遠的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