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至1945年,德國空軍向倫敦投下了數千枚炸彈,造成近3萬人死亡,7萬多棟建築完全損毀,另有170萬棟建築受損。每棟建築受損的情況都被測量員、建築師、工程師和建築工人們以近乎實時的速度記錄下來並標註在地圖上。於是,數量驚人的、手工上色的地圖由此產生,將那場災難刻畫得細緻入微。
手工上色的地圖記錄了二戰期間倫敦遭受的空襲:
這張地圖展示的是倫敦東南部的德特福德地區。© 2015 THE CITY OF LONDON (LONDON METROPOLITAN ARCHIVES)
克拉肯威爾;伊斯靈頓(局部)© 2015 THE CITY OF LONDON (LONDON METROPOLITAN ARCHIVES)
上賀洛威;國會山;© 2015 THE CITY OF LONDON (LONDON METROPOLITAN ARCHIVES)
攝政公園;蘇默斯小鎮© 2015 THE CITY OF LONDON (LONDON METROPOLITAN ARCHIVES)
沃平區;柏蒙西© 2015 THE CITY OF LONDON (LONDON METROPOLITAN ARCHIVES)
斯特普尼;萊姆豪斯;© 2015 THE CITY OF LONDON (LONDON METROPOLITAN ARCHIVES)
滑鐵盧;大象城堡© 2015 THE CITY OF LONDON (LONDON METROPOLITAN ARCHIVES)
倫敦郡議會轟炸地圖的圖例© 2015 THE CITY OF LONDON (LONDON METROPOLITAN ARCHIVES)
從視覺上講,這些地圖相當震撼。隨機分布的色塊,與整齊排列的街道和建築形成了極大反差。在某些地方,整列的街區和幾十棟建築都被塗上了黑色(完全損毀)、紫色(無法修復)。在另一些地方,損毀情況各不相同,有黃色(輕微爆炸損傷)、紅色(嚴重受損)、紫色和黑色。地圖上的圓圈代表爆炸的是德國空軍的V1或V2火箭。
這些地圖記載了位置數據、受災程度、建築地貌等龐大數據內容,使其可視化,清晰的還原了當時的倫敦,幫助我們了解二戰倫敦遭遇空襲的大致情況,同時,也為研究倫敦建築多樣性的原因提供了參考,為學者、家族史學家、建築者們都提供了詳盡的參照。 今天,這些地圖仍然是無價的財富。
註:本文採編自國家地理中文網。